【一带一路·三年来】
一张世界地图,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关注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刘起涛心中的世界地图,是通过一些城市和项目连接而成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港口城、东非铁路……58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建设项目串起的是中交集团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蓝图,更是一张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双赢图。
发挥核心优势,铸就一流品牌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穿越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两座雄伟的山脉。这条由中交集团承建的“中巴友谊路”全长1224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越边境道路,历经11年建设,于2015年9月建成通车。
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也是从巴基斯坦向中国新疆油气运输管道的起点。2002年,中交集团承建的瓜达尔港一期工程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水工援外项目,并首次在援外项目中采用管理总承包的模式。港口建成运营后,瓜达尔港将成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内陆国家距离最近的出海口,从而成为这一地区新的物流与港口运输中心。
从20世纪60年代援建“中巴友谊路”到今天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交集团在巴基斯坦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优质建设项目。“巴铁的百姓没有忘记我们,在丹尼尔镇的中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88位在20世纪修筑‘中巴友谊路’的中方筑路人。巴基斯坦老人阿里自愿在这里守墓,一守就是37年。”中交集团在巴基斯坦的机构负责人叶成银告诉记者。
从1958年援外工程建设,到1978年以企业化方式“走出去”,到近年来全身心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交集团有近60年海外发展的历史。“‘一带一路’建设大大增强了中交全球布局的信心。中国企业在建设国家基础设施过程中形成了世界领先的系统性供给优势,‘一带一路’战略正在打通巨大需求和强劲供给,也给中交发挥一百多年从事交通基础建设的核心优势,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刘起涛表示。
不仅“走出去”,还要“走得远”
在《国际工程记录》杂志刚刚公布的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排名中,中交集团位列第3,是唯一进入前10名的亚洲企业。为了与“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相契合,中交集团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工程承包商、全球城市及园区投资发展商、特许经营服务商、特色房地产商、现代工业制造服务商的“五商中交”战略,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营销体系和建设体系。近3年来,中交在沿线58个国家和地区追踪200余个“一带一路”项目,签订合同370多亿美元。
全球化布局不是简单地“走出去”,还要“走得深”“走得远”。中交集团确立了“国际化优先发展”思路,坚持资源配置优先、管理优先和保障优先,初步构建起全球发展体系。“我们正在面向全球进行市场深度布局,形成全覆盖、多维度的区域化、属地化和市场化的市场布局和发展体系。”在刘起涛看来,非洲“三网一化”建设、东南亚工业化新进程、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升级、发达国家更新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产生的强劲需求,正把中国优势、中交优势与所在国需求深度融合。
建设的“硬联通”,民心的“软联通”
中交集团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是国际上第一条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管理实施的现代化铁路。肯方在建设高峰期有3万余人投身于该项目建设,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曾表示:“蒙内铁路将促进肯尼亚GDP增长率从5.8%升至8%。”
“交融天下、建者无疆”是中交集团的企业精神。中交人既修路架桥、筑港通航,实现海陆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通过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责任实践彰显中外友谊的“软联通”,以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品牌助力国家形象塑造。
中国港湾女员工陈章英在安哥拉把35位毫无电焊基础的当地劳工培养成“焊接工程师”;振华重工李江华团队在美国新海湾大桥建设中的出色表现让旧金山市政府把2011年7月11日确定“李江华日”;中国路桥在巴基斯坦发挥了紧急救援队的作用……“中交集团的这些项目团队既是所在国的商业合作伙伴,也是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扶贫济困的社会志愿者。”刘起涛指出。
重道义、求公平、谋共赢,中交集团以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外交的闪亮名片。
(本报记者 温源 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