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北京

    清清爽爽过中秋

    作者:本报记者 李亚彬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4日 07版)
    图为9月13日,在北京的一家食品店,顾客正在选购散装月饼。本报记者 陈茵摄/光明图片

        临近中秋节,在北京许多大型超市、名牌食品的销售门店,前来购买散装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有的收款台、柜台前甚至排起长队。记者注意到,散装月饼尤其是“裸”装的、保质期短的最受青睐,盒装的则少有问津。

     

        正在某门店挑选月饼的李大妈曾是一家国企的高管,几年前退休。她告诉记者,现在买月饼是自己家里吃,过去买月饼主要是用来送礼。一家高档卖场的促销员张女士告诉记者,前些年,高档月饼从来不愁销,不管多贵,总是有人买。最近两三年,来买的人越来越少了。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樊女士每年中秋节前都要给孩子的老师送月饼,从几十元一块的内地产“莲蓉”到几百元一盒的香港“冰皮”都买过,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每年中秋节前都十分‘纠结’,本来也不想送,可一想到别的家长都送,就觉得心里不踏实。”她告诉记者,现在好了,大家都不送了,感觉“如释重负”,可以轻轻松松过个节。

     

        老刘是一名机关干部。他说,前些年,中秋送月饼是常态,对于下属给自己送的,也要“笑纳”,否则就会被扣上“不通人情”的帽子。老刘告诉记者,过去,不少领导家里、办公室里的各种月饼堆积如山,节一过,吃不了又不能送人,只能扔了,浪费很大。现在,很多领导干部做到了“今年过节不收礼”,一方面,是因为上面盯得紧,另一方面,他们也想把心思、精力更多用在工作和业务上。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每逢重要节日,无论是晚辈见长辈,学生拜老师,还是朋友聚会,都要带上礼物,互相联络联络感情。可一段时间以来,小小月饼,承担了许多吃以外的功能,不再只是一种节日食品。下级给上级送,下属给领导送,同事之间互相送,名为沟通感情,实为“勾兑”利益。

     

        最近几年,北京市民普遍感到,大的节日前夕,路上的外地车少了。“这固然与北京在某些时段限制外地车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前来‘跑部’送礼的地方干部基本没有了。”一位交警这样分析。

     

        时下的北京,秋高气爽。

     

        “愿这社会风气呀,也像这天气一样清爽。”李大妈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期望。   (本报记者 李亚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