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以来,5家国有文化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掀起“文化热”,在文化企业中激起了“上市潮”,目前在A股和H股上市的文化企业共57家。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家国有文化企业,以IPO(首次公开募股)方式在主板或创业板成功上市;同时,已在香港H股上市的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挂牌上市。
这5家公司共募集资金近80亿元,对于进一步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借助资本市场打造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积极促进作用。
文化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上影集团的上市之路极不平坦,可谓“一波三折”。2012年底首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报文件,但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的低迷,第一次遭遇了证监会IPO全面暂停的政策变动。2014年4月IPO审核发行重启后,上影股份成为第一批预披露招股说明书的拟上市企业,但次年7月,证监会再次暂停IPO审核,上影股份上市第二次遇阻。但上影不放弃,坚持按照证监会的审核要求,又经历了数次财务核查与申报材料的更新上报,经受住了资本市场的考验。到今年8月17日上市时,董事长任仲伦和团队都喜极而泣。
像上影股份一样,今年上市的国有文化公司都很“曲折”,都经历过“长跑”。8月15日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成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第一家上市文化企业。早在2004年,广西就开始整合全区广电网络资源,组建了区属重点文化企业,为上市打下基础,为这次上市足足准备了12年!
“五家国有文化企业集中上市,是近年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取得有益成果的一次集中体现和展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介绍,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共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近7000家,核销事业编制近30万个,形成了一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现在的“上市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助力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8月9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逾40亿元,成为我国影视业迄今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上市意味着企业不仅要面对自己,更要面对公众,在企业的盈利方面有着严格的考核,对于国有文化企业是重大考验,更是倒逼改革的强大动力。”中影集团董事长喇培康分析说,现在国有电影企业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和其他民营影视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新一轮竞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
已上市的文化企业抓住机遇,纷纷借力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做优。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通过资本运作,从一家地方性图书出版发行企业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中南传媒上市5年,更实现从单一的教材主营业务扩张成为“平台+内容+服务+运营”的在线教育闭环生态圈模式。
据悉,8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的幸福蓝海影视,是江苏省广电总台(集团)控股企业,主要从事电视剧的投资、制作与发行业务和电影全产业链业务。同一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公司,成为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出版发行企业。其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西部物流网络建设、零售门店升级拓展、教学云服务平台和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等项目,继续引领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企业在转型发展中担当重任
“可以预见,国有文化企业上市后,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会更多,有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引导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新元文智董事长刘德良分析认为,“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还会迎来新一波上市浪潮。”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也印证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2016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8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专家认为,我国GDP增长转入中高速,由此带来的增长结构与方式的转变,将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持续动力。而文化产业以其“绿色产业”的特点有助于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