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8日 星期四

    李克强出席第十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强调

    坚定信心 继往开来
    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更加全面深入发展

    作者:郝亚琳 尚军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8日 03版)

        新华社万象9月7日电(记者郝亚琳、尚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7日上午在老挝万象国家会议中心出席第十九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李克强与老挝总理通伦共同主持会议,东盟十国领导人与会。

        李克强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东盟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共谋发展的典范。回首双方关系25年的发展历程,双方坚持以“信”为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以“义”为重,坚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以“利”为绳,共谋发展大计,实现了经贸合作的跨越式发展,做大了共同利益的蛋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共赢格局;以“和”为贵,奉行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原则,传播睦邻友好理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争议,和平稳定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旋律。

        李克强就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谱写中国东盟关系新篇章。双方应加强发展目标和路径对接,继续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坚持以“2+7合作框架”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为指导,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共同利益。

        第二,构建政治安全合作新平台。中方愿尽早同东盟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双方长期友好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中国支持东盟建立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的努力。早日实现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机制化,促进双方防务和军事交流。推进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更加务实发展。

        第三,培育经贸合作新动能。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相关议定书有关成果尽快落地,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互联互通合作,推进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大项目。深化有关产业合作,提升工业化水平。

        第四,打造人文交流合作新支柱。以教育和旅游合作为优先方向,进一步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内涵,丰富交流形式,提升合作水平,将人文交流打造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第三大支柱。中方建议实施“中国-东盟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实现双方学生流动总规模到2025年达到30万人次的目标。

        第五,共同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确定了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个支柱以及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合作领域。正式启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次区域国家交流合作项目。

        李克强强调,过去25年是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未来25年则是双方关系提质升级的“成熟期”。中方愿同东盟坚定信心,继往开来,推动双方关系在下一个25年更加全面深入发展,为地区乃至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李克强还就南海问题阐述了中方的立场。

        与会东盟国家领导人表示,李克强总理就东盟中国关系发展发出了积极信息,展现了积极姿态。中国是东盟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强有力、最广泛的对话关系,取得长足进展,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本地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感谢中方长期以来支持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赞赏中方在双方经济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互联互通等一系列倡议,进一步密切经贸合作。希加快东盟中国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落实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程。今年东盟中国教育年取得圆满成功,期待明年搞好旅游年活动,进一步促进双方人文交流。相信并期待东盟与中国合作将取得更多互利互惠成果,造福双方人民,推动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会议通过了《第十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等四个文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