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搞清楚为什么要用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用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怎样用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一、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谓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一种德。它既是体现个人品行修养的“私德”,又是体现社会精神追求的“公德”,更是彰显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价值目标的“大德”。可以说,德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命脉,也是指引和规范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行为举止的精神标识。做人要提倡高尚正直的私德,建设美好社会要提倡反映人们共同愿望的公德,而推动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则要提倡体现崇高追求的大德。私德、公德与大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如果说,私德是个人之操守,公德是社会之航标,大德则是国家之根本,三者水乳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社会普遍认同、人们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思想旗帜,也是民族和睦团结、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稳定器”。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必须要有与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而且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起中轴作用,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影响力,首先要看这种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有没有影响力。世界各国文化的竞争,本质是价值观念之争;应对国际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关键要打好价值观念交锋这场硬仗。从某种意义上说,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文化振兴和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历史上,我们曾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中国周边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发展,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有着极富感染力、影响力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必须确立中华民族共同认同和反映时代精神与要求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这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点。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最深层的较量。虽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决定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弱的根本要素,还是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具有能够汇聚社会力量、凝聚人们共识的核心价值观。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以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来凝魂聚力。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秉持和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既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就必须找到并确立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建设和始终坚守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表达,不仅要紧扣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而且要集中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不仅要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而且要深刻反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渴望实现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找到全社会在价值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无疑,在当代中国,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刻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三者互为条件、相互融合、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价值追求的根本保障。而实现这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又需要以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为支撑,需要以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依托。只有每个公民、每个社会阶层和56个民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共同维护、共建共享,国家价值目标和民族复兴梦想才能实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梦、民族梦只有同社会、个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与每个人的理想奋斗有机融合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同样,每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融入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的滔滔洪流,才会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要把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融入国家的梦想、民族的追求,关键是要凝练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梦想,伟大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崇高的价值,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其本质内容来讲,乃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光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种唤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价值内涵、精神追求及其实践路径,与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汇聚中国力量,也是息息相关、相互贯通的。我们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努力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代表先进文化、引领道德风尚的中国价值,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深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之中,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守望相助的共同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切实将其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牢固基石。为此,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创新舆论宣传的理念、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引导,切实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要注重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教育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道德引领和文化熏陶。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始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发挥道德引领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来滋养、熏陶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强化行为实践和制度保障,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之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对其认知,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为此,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搭建平台、规范制度,用制度的权威、法律的手段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着力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促使人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唐洲雁,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