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临沂18岁准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后不幸离世。而实施诈骗的电话之一便是171开头的号码。虽然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落网,但频发的电信诈骗事件仍在持续发酵。8月25日,公安部刑侦局官方微信紧急提醒公众,接到170、171号段的陌生来电和短信千万要提高警惕,尽量不要点击链接,以免被骗。
虚拟号段缘何“受青睐”
针对当前的电信诈骗,有业内人士感叹,曾被视为“鲶鱼”、寄予期待的170和171号段,如今却沦为电线诈骗“专线”。
2013年12月,工信部审批通过了虚拟运营商170专属号段,并在2014年逐步投入市场;2015年8月,工信部开放171号段,并于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下发的号码转售虚拟运营商使用。
“170和171号段电信诈骗多发,主要是因为虚拟运营商在实名制登记方面存在漏洞。”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认为,实名制登记不到位、实际归属地不明确,会导致侦查难度加大,因此电信诈骗更加“青睐”虚拟号段。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指出,“近期的电信诈骗案件暴露出虚拟运营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和漏洞”,除实名制落实不到位之外,虚拟运营商数量较多,且没有丰富的运行经验和规范的服务体系,也导致其容易发生电信诈骗。
实名制漏洞为何“堵不住”
工信部要求,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然而,目前虚拟运营商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实名制登记的漏洞依然没能堵住。
日前,工信部对26家虚拟运营商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进行暗访发现,109个抽查网点中存在违规行为的网点有37个,违规比为33.9%,分享通信、巴士在线、话机世界、中兴视通、远特通信等15家虚拟运营商在新用户实名登记方面存在违规。
“一些虚拟运营商经营情况并不理想,推进实名制登记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成本,降低利润。”项立刚认为,政府对虚拟运营商的管理约束能力有限,并且针对虚拟运营商的相关管理办法也不够完善。
曾剑秋指出,推进实名制有利于减少电信诈骗,势在必行,但实行实名制并不意味着能够杜绝电信诈骗,二者并非充分必要关系。
滋生诈骗的“土壤”如何铲除
在曾剑秋看来,铲除170和171号段电信诈骗多发的“土壤”,除了实行实名制、加强监管以外,还应充分运用新技术,比如通过大数据获取信息等,同时要帮助其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做到“多管齐下”。
工信部表示,自移动转售业务试点以来,高度重视监管工作,已针对虚拟运营商实名制落实情况开展了多轮次监督检查,并采取通报、专门约谈、责令整改等措施,督促虚拟运营商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据了解,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对虚拟运营商的监督管理力度,并将把实名制落实情况作为虚拟运营商申请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码号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一票否决项;对违反实名制规定的虚拟运营商,将严肃处理。在其整改落实到位前,一律不予通过其业务准入、码号核配、扩大经营范围等相关审批;情节严重的,将要求相应基础电信企业暂停启用已核配的码号资源;对于整改不力、屡次违规的,将依法坚决查处,直至取消其相关资质。
(本报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