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时间】
西湖之约,全球瞩目。
9月4日至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下,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世界经济的挑战如何应对?全球治理中国会给出怎样的方案?这些,将会在杭州这个自古繁华之地给出解答。在平湖秋月的美景间,将要擘画世界经济的大格局,这注定是2016年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从2008年深秋的美国华盛顿,到2015年深秋的土耳其安塔利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已十度聚首。近8年来,全球经济已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灾难性影响,却踌躇于增长乏力的平庸与疲态。值此关键时刻,世界经济需要找到新动力、凝聚新共识,中国愿意提供这个平台。G20峰会与杭州的相遇,是国际社会的信任,也是中国的大国担当。
生于危机
在人类历史上,危机往往是变革的动力,变革是转危为安的路径。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之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组成七国集团(G7),相互协调经济政策;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应运而生。
2008年,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面临断崖式衰退风险。在当年深秋的华盛顿,G20由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提升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舟共济,承诺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管理、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成功引领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的灾难性影响。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世界性议题,少不了发展中国家的参与。随着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印尼等国的加入,G20拥有了远高于G7的广泛代表性和决策公正性,全球市场迅速恢复的信心愈加振奋。8年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重要领域,G20峰会举足轻重,发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其他国际组织无法发挥的重要作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以积极姿态与G20其他成员精诚团结,担当重任;危机缓解之后,中国为避免世界经济陷入萧条,积极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圣彼得堡、布里斯班、安塔利亚,2013年以来的3次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强调各国要放眼长远,要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倡导各国做共促经济改革的发展伙伴,落实全面增长战略,推动世界经济从周期性复苏向可持续增长转变;强调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转型之路
2009年秋,G20匹兹堡峰会首次明确指定G20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G20的话语权,具有了定义世界发展路径的力量。
这一重大变化系大势所趋。G20成员的人口占全球2/3,国土面积占全球60%,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85%,贸易额占全球80%,代表性和影响力远超G7。现阶段,G20是唯一能够兼顾议事效力和南北共同利益的全球性共治型经济治理平台,也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平等对话的最高协调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G20机制,巩固其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地位,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公平、包容、高效的理性选择,符合全球共同利益。
8年来,世界经济渐渐走出低谷,不断向好。然而,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新的经济形势需要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关注周期性政策向结构性政策改革转型,从主要解决短期性问题向追求激发长期增长潜力和增强内生增长动力转型。
变则通,通则久。G20转型已经在路上:2010年11月,首尔峰会正式纳入发展议题,标志着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全球经济指导机构的重要转变。2013年至2015年,针对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增长趋缓,G20峰会转向关注实体经济,贸易、投资、就业和发展等成为核心议题。在G20转型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日趋显著。
纵然如此,二十国集团内出现的分化迹象不容忽视。一些发达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后,对G20转型态度趋于消极,甚至开始质疑G20的作用和合法性。
从2010年多伦多峰会起,美国等发达国家又在设法重启G7的世界经济主导作用,试图淡化G20的重要性,在与新兴市场国家协调政策时姿态渐趋强硬。这一基于本国利益的实用主义理念对G20转型构成重大障碍。
行百里者半九十。世界经济的增长困境提醒人们,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不可半途而废;同舟方能共济,经济危机的历史教训早已说明,精诚团结才是把世界经济从泥潭中拖出的基础性力量。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指出,中国办好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使二十国集团机制得到发展和完善,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地位得以巩固,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公平、包容、高效。
这是大国的担当,更是世界的呼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协调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立场,努力维护G20合作大局。
7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在这次重要会见中,习近平在关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中美两大经济体在G20平台开展合作的重要性。“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应该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积极成果,向世界传递信心,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G20与杭州的相遇,将是世界经济找准航向的重要机遇。
中国贡献
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倒逼出二十国集团的升级换代,激荡起各国对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只有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珍视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持续增长的局面。
岁寒知松柏。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8年至2015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按美元汇率计算)和26.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均远高于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贡献率。中国每年增量的经济规模,相当于为世界增添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
除了世界经济的增量,中国贡献,更体现在对全球治理与发展理念的充实与创新。在戛纳、洛斯卡沃斯峰会上,中国为促增长和保稳定献计献策,并先后提出10点建议;在圣彼得堡峰会上,中国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新理念;在布里斯班峰会上,中国智慧占据峰会“全面增长战略”的15%。作为2015至2017年G20三驾马车成员,中国又为安塔利亚峰会提出10点建议。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提出:“我们应该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和结构性改革,为各国增长注入动力,使世界经济焕发活力。”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世界都在探究,令人瞩目的中国贡献,究竟源于何处?
中国的贡献,源于对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之路的自信。“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是超越人类极限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如是说。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人均GDP从1980年的不足500元人民币,跃升到2015年的超过8000美元,从位于全球尾部到碰触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3亿多人口的中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发展之路,正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个拥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中国,必将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留下清晰的中国印记。
中国的贡献,源于改革攻坚的卓越实践和理论积淀。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上,中国向二十国集团提交的增长战略包括了134项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均来自中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实践经验。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新阶段所展现的政治勇气、战略视野、创新思维和统筹艺术,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总结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在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对“短缺经济”和“过剩经济”的超越,为避免与西方周期性金融危机同频共振走出一条新路,也必将为世界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带来信心。
中国的贡献,源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和践行。中国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也不相信“修昔底德陷阱”,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零和博弈旧观念,树立合作共赢新理念,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扩大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与各国携手,中国领导人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庄严承诺: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中国与世界同行,“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等新的倡议和合作机制,使互联互通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支点和发展中国家分享世界发展成果的新希望。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事业的非凡探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雄伟气魄,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为中国当好G20主席国提供了足够的底蕴和雄心。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引领杭州峰会谋大势、做实事,推动二十国集团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
杭州蓝图
这里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杭州;这里是日新月异、创新不止的杭州;这里是将要由中国主笔、为世界经济走向画出蓝图的杭州。
G20杭州峰会将创下G20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第一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二十国集团议程。此外,中方还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与会,相较之前,发展中国家在杭州峰会上代表性最为广泛。中国向国际社会表明:G20不仅关注自身福祉,更心系全人类共同发展。
在“创新”之外,“问题导向”是中方对杭州峰会进行顶层设计、主导制定《杭州行动计划》的又一特质:针对各国经济政策出现的分化,推动加大宏观政策协调力度,避免负面外溢效应;针对新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推动从创新和改革中挖掘新动力,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针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国际金融稳定;针对贸易投资低迷和保护主义抬头,推动重振两大引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针对仍未消除的发展鸿沟,推动G20率先行动,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
杭州是千桥之城,G20杭州峰会也将在中国理念与世界关切之间,搭起一座座新的沟通之桥。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杭州峰会将就“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重点议题展开讨论,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紧迫的挑战,为国际合作指明方向。
作为峰会全力打造的十大成果之一,“制定创业行动计划”有着尤为鲜明的中国印记。中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令人期待,创业行动计划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为各国交流创业实践与经验搭建重要平台。这一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具体实施方式,将为各国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G20转型步入充满挑战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引领和担当备受世界期待。在杭州峰会上,将会呈现中国理念与世界关切的联通,中国布局与峰会主题的对接,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将迎来重要的“中国机遇”。
(本报记者 余晓葵 王子墨)
(更多报道见12、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