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T20牵头智库负责人畅谈G20杭州峰会亮点与机遇

    作者:主持人 本报记者 张胜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31日 16版)
    陈东晓 郭红松绘
    张宇燕 郭红松绘
    王文 郭红松绘
    总第93期,联系电话:010-67078979,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了解更多《智库》周刊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库》周刊公众微信号。

        【圆桌对话】

     

    编者按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将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突出最紧迫的挑战,探讨“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重点议题,为国际合作指明方向。

     

        如何认识本次峰会的独特作用与重要意义?中国可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哪些智慧与方案?怎样创新G20工作机制,使其发挥更大、更广、更持久的作用?本报特邀作为G20重要外围机制和配套活动的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中三家牵头智库负责人,畅谈中国方案、中国作用和中国信心,期待即将召开的峰会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全球发展提供动力。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张胜

     

    嘉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陈东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张宇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让目标从纸面走向现实

     

        记者:“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本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主题重大而鲜明。在各位看来,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面临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对于本届G20峰会的显著期望有哪些?本届峰会的独特作用与重要意义将从哪些方面得以凸显?哪些重点议题会引起集中讨论、引发强烈关注?

     

        张宇燕:本次G20峰会意义重大。当前,人们关切世界经济政策的走势,却拿不准未来经济政策调整的出路在哪里,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事实上,全球经济低迷主要缘于全球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速缓慢、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衰减、人力资本形成放缓等。从国际层面上看,存在各种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制度因素;从劳动力市场看,存在就业增长缓慢、青年人失业现象严重、劳动力市场弹性不足等问题。

     

        为什么有人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信心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维持目前的增速,靠的是非常宽松的、非常规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篮子里,可利用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少,政策空间越来越小。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市场风险上升和债务水平迅速提升。这时,如果有的国家降低本国利率、促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大份额,就很容易引发竞争性贬值。因此,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之间要加强政策协调。此外,国际贸易投资壁垒加重,保护主义频频抬头,这些都对全球经济复苏和长期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很大威胁。因此,各国希望G20提振全球信心,消除至少是降低不确定性,为世界经济沿着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轨道行进提供明确的理念和指导原则。

     

        王文:杭州峰会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为全球所瞩目。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作为本次会议主办国,发挥二十国集团引领作用,为世界经济发掘动力、指明方向,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战略远见和责任担当。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个主题在2015年年底甫一提出,就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热议。其英文表述为“4个I”,即innovative,invigorated,interconnected,inclusive。其中“包容(inclusive)”是对上一届主题的延续。中国吸取上届经验并提出“4个I”,延续的同时分享了中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方案,切中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症结。

     

        “创新”讲出了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必要动力,也表明G20要担负推动全球创新的新任务。“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中国要提出更高效的金融贸易体系,推动全球经济呈现出富有活力的状态。“联动”即互联互通,是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目前亚欧大陆两端富裕,中间欠发达,要加强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一系列联通,如贸易畅通、货币流通、设施联通等,为世界经济提供新一轮增长的动力。“包容”指明了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也符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划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峰会提出的“4个I”为全球经济指明了趋势和发展路径,将在G20杭州峰会引起高度关注。

     

        陈东晓:在我看来,世界各国对G20杭州峰会抱有三大期待。一是“聚焦世界经济重大问题”,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动能、创新蓝图和战略、激活国际贸易与投资动力、制定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方案等。二是“目标从纸面走向现实”。大家普遍期待峰会不仅能够提出一般的原则和目标,更能围绕原则和共识制定G20的集体行动方案,包括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等。三是“成果能够共享”。G20的成果不能只是G20成员国的专利,要在更大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得到认可,并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对接。

     

        本届峰会的意义也将在三个方面凸显:首先,这可能是历届峰会中成果最丰富的一届。尤其是创新增长蓝图、贸易投资战略、G20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集体行动倡议和中国落实2030议程的国别行动方案等。其次,这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和面向未来的一届峰会,第一次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G20总体议程中,并置于核心位置。同时,也是邀请发展中国家最多的一次,大大增加了G20议题能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内得到呼应和落实的力度。三是中国在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和领导力方面将进一步得到世界的认可。

     

        如下议题会受到特别关注:一是如何落实2030集体行动方案的倡议,包括G20成员国如何率先制定各自的国别行动方案,起到表率和领导作用。二是G20成员国能否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峰会协议获得G20成员国立法机构的通过,以确保巴黎协议最终生效的最低门槛。三是在国际贸易增长萎缩、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停滞、国际贸易规则及谈判碎片化、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趋势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切实推动世界贸易体系继续沿着开放、包容普惠的道路前进。四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财富分配的平衡问题。

     

    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

     

        记者:此次峰会在中国召开,公认的是,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请各位简要分析,这份信心与能力从何而来?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新角色新作用是什么,中国可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哪些智慧与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应当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理念,变中国主张为国际共识?

     

        张宇燕: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大、优势足、空间广,前景光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还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大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大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最大规模的科技人员队伍、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大市场;政府负债率比较低,居民储蓄率比较高,宏观调控工具箱里可供选择的工具多,市场活力和人民群众创造力正在不断迸发。这些都说明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使得中国有信心与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对稳定世界经济增长、对全球发展意义重大。在国际规则和国际治理方面,中国能够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还能引领新议题,比如将绿色发展作为本次G20峰会的主要议题。中国不仅理念引领,更身体力行,发行了3000多亿元绿色债券,超过去年全球发行量。

     

        陈东晓: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新角色正从一般参与者向关键参与者和领导者转变。这对中国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对全球治理的议程要有更强的倡议和塑造能力;二是对全球治理中的重大挑战和问题不仅提出一般的原则和目标,更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三是能够率先垂范,动员更多国家和地区一起参与落实行动。本次G20峰会上,中方也将就经济结构改革、创新增长、推动贸易、投资体系开放、包容和普惠、发展数字经济、加强对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建设、国际反腐合作、全球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强化全球金融稳定等问题提出具体方案。

     

        让中国主张变为国际主张,要注意三点:一是中国主张必须有世界意义。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和建立“亚投行”等之所以得到积极响应,就是因为中国主张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二是在推进倡议和主张过程中必须遵循开放、包容的原则,使中国方案与其他国家地区方案更好对接,减少和消除部分国家的疑虑和误解。三是提出的主张要有“早期收获”能力,吸引更多国家和利益方参与。

     

    欢迎世界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记者:世界经济在风雨中前行,各经济体应勇于担当、同舟共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请问,在开放发展中应当如何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应如何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世界发展的贡献?

     

        王文:世界经济增长道阻且长。在风雨中前行,这艘巨轮必须校准航向、把好舵盘,各经济体应勇于担当、同舟共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对21世纪新型全球关系发展交出的答卷,是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可行性方案。同时,在改革开放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为全世界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休戚与共,中国的力量越增长,世界的和平就越有保障;中国的经济越稳健,世界的繁荣就越有希望。各方应强化责任意识与团结协作意识,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陈东晓:在开放发展的大环境下,一方面,中国维护自身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为世界发展和稳定作出的贡献,因此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聚精会神搞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与世界各国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稳定的地区和国际环境的能力,又要求我们通过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规则方面的公共产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一是强调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倡导国际关系要超越传统的“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惯性思维。二是提出了应对跨国性的全球问题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解决路径,即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各国、各地区以及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在内的相关领域利益攸关方,应通过平等谈判协商,建立共识(共商),制定规则(共建),来协商、指导、管理和干预各种全球问题(共治),使大家都能更公平和可持续地享受全球治理带来的益处(共享)。

     

        张宇燕: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高度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度迅速提升。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是我们思考中国对外关系的大背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些责任,使发展惠及更多国家。比如,“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的、沿线国家的,更是世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其他国家发展好了,也意味着我们发展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这也是我们的共同利益。

     

    改革创新两手发力 拧动亚太经济阀门

     

        记者:杭州峰会首次把创新增长作为重点议题,期待制定世界经济创新增长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让改革和创新两只手一起发力,方能拧动亚太经济的阀门,经济河流之水才能活起来,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前流淌。各位对此有何建议?如何实现“改革和创新两只手一起发力”?

     

        王文:改革创新是近40年来中国秉持的核心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继续坚持创新理念,提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G20把创新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就是向全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即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实现改革突破。为此,要完善亚太中长期合作战略架构,改革创新,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为亚太经济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尽早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

     

        张宇燕: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改革主要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两者紧密相连。我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在经济长期增长中的作用。去年,GDP的2.1%用于研究开发。按照“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们要把这个比例提升到2.5%。体制机制的创新,说到底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分工和专业化。为此,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同时,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抓早抓紧抓深” 发挥智库对G20更大作用

     

        记者:G20的诞生与发展,与应对危机、谋划出路相生相伴。自成立以来,G20成员国同舟共济,不仅成功遏制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还引领着国际经济合作的潮流。从危机应对到长效治理,应如何创新G20工作机制,使这一机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更广、更持久的作用?智库应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陈东晓:一方面,G20需要同时提升危机应对和长效治理的双重能力建设。G20要凝聚成员国的共识,加强G20以及其他非G20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并动员如IMF、WB、WTO以及其他新型的国际金融机构一起在融资、知识创新和共享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另一方面,G20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保持其成员领导人对话论坛和政府间政策磋商平台的功能。一是不仅要深化G20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议题沟通和政策协调,还要继续扩大和深化与非G20的各类经济体的议题沟通和政策协调,推动G20议题在世界范围内落地。二是应该制定设立G20秘书处的时间表,来为现有的以三驾马车为核心的议题决策机制提供更专业和持续的团队保障。三是要进一步充实和丰富G20领导人下各类部长和工作组会议机制,及时沟通信息、达成早期收获。

     

        20国集团智库会议(T20)要在“抓早抓紧抓深”上下功夫。一是要尽早介入G20官方层面的议题、议程形成过程,比如参与协调人会议和财长、央行行长以及其他有关部长和工作小组等会议,保持信息沟通的流畅。二是要形成更加机制化的T20网络,加紧与G20其他配套活动的协同合作,如密切与B20、L20、W20等的合作。三是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为G20官方渠道提供更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成果。

     

        王文:过去的9个多月里,T20在北京、深圳、上海、华盛顿、柏林、日内瓦、利马、安吉等10个城市召开了10轮智库会议,介绍中国的发展经验,传播中国方案与主张,也听取了国际上很多意见建议,为G20顺利召开提供助力。在7月29日举行的T20最后一轮会议开幕式上,中方G20事务协调人、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做主旨发言指出,T20是G20峰会的重要思想库。自启动以来,T20立足于智库视角,积极探讨世界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为领导人峰会建言献策,在推动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要让G20发挥更大的作用,智库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及时总结中国经验,加强国际沟通。相信通过努力与合作,智库一定能对未来的全球治理作出更大的智力贡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