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热评】
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内涵。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进入日常用语体系,冲击着传统语言规范,由微博与微信等社交软件掀起的“短平快”信息浪潮似乎也对我国年轻一代的表达能力有所影响。如何重现语言的魅力,重振语言的雄风,《我是演说家》第三季带着这样的思考再次席卷荧屏,让原本火热的暑期档继续“升温”。
《我是演说家》由北京卫视和能量传播联合打造,属于绝对的“中国制造”。自开播以来,它持续占据网络热门话题榜的前列。根据腾讯视频的统计,单期的点击量达到了千万甚至上亿。与前两季相比,《我是演说家》第三季虽然在赛制上做了一些调整,但“以语言为利器,用演讲做形式”的核心依然没有改变。每期选题都以极具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观点打动人心,“刷爆”朋友圈。这个舞台上的演讲嘉宾,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人,他们或讲述心路历程,或分享观点,用最真实的故事,引发观众的心灵共鸣。比如,毕业于哈佛的留学生许吉如,以“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她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昔日北京电影学院96级明星班班长孔维,在演艺事业处于最高峰的时候息影,回到家乡支教,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嘈杂喧嚣的世界中,公益让自己更幸福;从一名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的打工仔,到“用脚丈量祖国”、打破吉尼斯纪录的旅行家,雷殿生十年间走遍祖国56个民族聚集地,用81000公里的徒步里程告诉我们“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专注与坚持;多年来致力于为受虐儿童维权的作家陈岚,通过讲述被虐待孩子的不幸遭遇,警示我们“孩子是脆弱的天使,有时候父母却可能会成为残忍的施虐者”;整容亲历者靳魏坤用她的惨痛教训告诫我们爱美有风险,整容需谨慎;在北京创业的新疆型男CEO阿里玛斯·甫拉提,通过“一碗手抓饭”让大众对新疆人有了更多了解。
先是演讲嘉宾的单人演讲,再进行多方辩论,然后导师对他们进行演技训练,《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的流程设置更加人性化。节目不仅是比赛的竞技擂台,更是一个倾诉与表达的梦想舞台。选手不仅实现了自己走上舞台的愿望,其人生轨迹也或多或少因此发生了改变。比如,汶川地震幸存者代国宏讲述了自己与同班同学亲历地震的故事。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他身边一个个生命悄然逝去。同桌临死前紧紧握住他的手,鼓励他要活下去,替自己看看她爸妈,这个信念支撑代国宏活了下来。但遗憾的是,他多年来一直没能和逝去同学的父母取得联系。在节目播出后,代国宏接到了百余个电话,终于找到了同桌的妈妈。
该节目的出品方之一能量传播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创造性、前瞻性和敏锐性,使《我是演说家》在过度娱乐化的市场环境中坚守艺术品质,呈现中国人对当下的思考和对家国的情怀,为浮躁的影视产业注入一股清流。在“说”与“听”的哲学权衡中,既给“说者”提供了一个舞台,更给“听者”提供了一次倾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