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日的早8点前,叶林伟就会和操作8万吨锻压机班组的同事来到岗位前,检查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开始锻压前的最后准备。2006年,由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和职业院校合作开办的首个锻造专业开班,叶林伟就是首批毕业的8万吨锻压机操作手。二重集团万航模锻公司模锻厂副厂长李蓬川介绍,目前整个锻造厂的锻压机操作手有30%以上都来自这个锻造专业,他们已成为操作锻压机的主力。
四川德阳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装基地,汇聚了中国二重、东电、东汽三大重装巨头和上千家相关配套企业,其燃机、发电设备等产品占据了世界市场的较大份额。
强劲的市场需求带来德阳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辖区内目前共拥有各类职业院校26所,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4万余名、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基本满足了周边地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四川唯一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德阳将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
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气派的教学楼比邻的是各类检测中心、实训工厂,学生不出校园就可真实模拟各种生产场景,熟悉完全相同的生产流程。近年来,学校通过与中科院、中航工业等单位合作,建成了产业育成中心、西南地区首家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与企业共同开发的核电容器焊接工艺、五轴数控加工等相关专业项目有28个,为企业培训员工8000多人。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师单成林说:“学生们通过在这里动手操作锻炼,大部分都成为掌握高精尖产品制造的应用型人才。多数学生还未从学校毕业,就已经被国内大型企业预定了。”
在总结订单式、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到德阳的每一所职业院校。德阳各个职业学院通过“校中厂”的模式,将企业引进校园,将工程师引入课堂,又通过“厂中校”的模式,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
“在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申报阶段,由于在国内还没有操作过这么大机器的操作手,只能根据自身实际技术需求联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进行订单式培养。项目建成投用后,该批订单式培养出来的45名学生全部成了设备试运行的首批操作员,并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李蓬川说,这种学生进入企业后,比来自其他渠道的职工要减少近一年时间的实习操作,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德阳职业教育未来该如何发展,才能源源不断为地方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动力?”德阳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把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眼光放到全球顶尖技术的高度来看,就要让区域内的职业院校“走出去”,把好的理念和方法“请进来”,充分与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互动接轨。给职业教育安上“国际芯”,才能让本土职教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近三年,德阳先后将100余名优秀教师、职业院校校长送往德国、新加坡等国参加学习培训。同时,德阳各职业院校已全面对接“互联网+”,瞄准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对接教学。目前,已建成的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所培养出2000余名电子商务适用型人才,孵化农村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