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国奶业协会首次发布《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现代奶业整体态势稳中向好,已具备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基础和条件。
持续向好的同时,新的问题也困扰着我国奶业发展——随着国际奶价波动下行,乳品进口提升,奶牛养殖亏损面扩大,甚至出现“倒奶杀牛”现象。当前我国奶业整体形势如何?中国奶业如何守住质量底线?重拾信心的步伐如何更加稳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整体势头稳中向好
近日,君乐宝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以“陆港同质同价”进入香港市场,首批产品将在香港药店销售。同时,君乐宝世界级奶粉工厂在河北石家庄落成投产。“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入香港销售,标志着民族奶业在品质上参与全球竞争的自信与底气。”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说。
近年来,我国奶业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势头,目前我国奶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和完善了奶业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不断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奶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奶业生产水平和奶源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奶业生产和乳品质量安全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着力加强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监管生产加工各环节,努力确保各类乳品生产规范、质量过关、产品安全。”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介绍说。
走转型升级之路
一方面是乳制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又面临新的问题。
近几个月来,我国奶牛养殖业面临价格下跌、企业拒收的双重困境,有的养殖者不得不杀牛退市。
事实上,从2015年下半年起,我国奶价就一直处于低位。据农业部定点监测,今年7月27日,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每公斤3.39元,同比基本持平,但比2014年下降了15.2%。
“加快奶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唯一的出路。”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锋表示。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存栏100头以下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51.7%,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重仍然偏高。“2015年,美国、澳大利亚100头以下奶牛存栏比重分别为17.2%、7%,对比来看,我国奶牛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还有很大差距。”高鸿宾指出,中国奶业发展要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消费全产业链着手,加快建设现代奶业。要综合考虑资源、气候、资本等多种因素,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通过托管、承包和合股等多种形式,提升中小养殖场的生产水平。
守住质量的底线
数据显示,三聚氰胺事件前,进口奶粉在中国一线城市市场份额仅为20%,随后的几年里,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一路上涨,一度达到75%。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产乳制品的品质已经发生根本性飞跃,中国奶业处在品质最好的历史时期,但消费者信心不足仍是民族奶业崛起的最大瓶颈。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显示,近年来我国乳制品消费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5%,但当前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市场发展还有较大增长潜力。
然而,如果市场信心不足,未来奶粉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可能会被涌入国内的“洋品牌”所占据。
“当前众多中国乳业已经具备了一流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高质量的原料奶生产条件,为什么消费者的信心还是上不去,因为三聚氰胺的影响依然还在。”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看来,要想消除消费者的顾虑,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与努力,尤其需要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奶业协会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则认为,要通过奶业的供给侧改革,依靠科技,把质量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把检测跟到位。要守住质量的底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心。(本报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