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

    广东分级诊疗矫正无序医疗

    ——华南地区首家医疗联盟诞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吴霞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5日 06版)

        【构建有温度的医患关系——聚焦医学人文精神】

     

        日前,华南地区首家医疗联盟诞生,并在广州共同签署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联盟建设框架协议》。该医疗联盟纵向包含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首批共有广东省内21家医院加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东莞市清溪医院、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揭阳市人民医院、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等20家医院加入,辐射了整个广东地区。据了解,这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医疗联盟。

     

        “联盟将发挥中山三院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精准帮扶,联盟协作,提升各级医院的服务能力,解决基层和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说,联盟实现分级诊疗,使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合理分流诊治不同层次的患者:三级医院重在疑难诊治等;二级医院负责部分危重症疾病诊治、一般疑难病诊治和双向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实现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机制。“分级诊疗的症结在于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弱。基层医院水平良莠不齐,患者信任度较低,由此形成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无序医疗’的恶性循环。”戎利民称,中山三院医务科将成立双向转诊中心,医院将赋予该中心对院内床位进行统一调配的权力,联盟内部还将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不单是基层医院将疑难患者转到我们医院,我们医院的康复患者也要转回基层医院。”

     

        “建档难、B超排队难、找床位难、分娩人数增加……”最近,广州、深圳等9市现有产科床位使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科资源紧张。与紧缺状况相反的是,2015年全省只有19%的产妇选择在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娩。广东甚至有178间乡镇级卫生院、16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没有产妇选择其进行分娩,闲置产科床位412张。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三级医院产科资源紧张的问题日趋严峻,广东省卫计委表示,将着力推广孕产妇分级管理的服务模式,出台做好高龄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的实施方案,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建议孕妇综合各方面因素就近选择分娩医院,并探索建立珠三角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县级产、儿科建设机制。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主任梅丽说,四级及以下的高危妊娠,完全可以在区级妇幼保健院建档监测管理,不必闻“高危”色变,扎堆往三级医院跑,应该把最重要的资源留给真正危重的孕产妇。

     

        广东正在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在全省全面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并逐步扩大分级诊疗试点病种,将多发病、慢性病和结核病等纳入试点病种范围。在开展分级诊疗的基础上,广东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除在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外,还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积极开展。

     

        “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挂上专家、名医生的号了!”今年5月,《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广东将推动专家、名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或到基层开办医生工作室,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到2017年,全省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5%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吴 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