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盛夏,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南梁村,蓝天白云,艳阳高照。曾经这里只有土坯房和黄沙地,如今在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光伏扶贫、产业扶贫带动下,一个村容整齐、村民富裕的新农村正拔地而起。
7月20日,在宁夏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吹响了我国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会上提出“明确重点,精准聚焦。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都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发力”。
如何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地区致富,如何把扶贫措施精准“浇灌”在“穷根”上?在中民投宁夏扶贫实践中,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答。
“光伏+”:从贫困农民到产业工人
站在中民投宁夏(盐池)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观光台上眺望,万亩盐碱地上,成片的太阳能板熠熠生辉,壮观无比。光板下,茂盛的草甸为原来的黄沙地穿上了绿装。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光伏电站。
和这片太阳能光板相连的,还有不远处村庄里的光伏电站,以及村民家中的太阳能发电设备。
“以前,大伙穷得叮当响,住着土坯房,现在掏三万八就住进新房,太阳能板发电后每年可再多出2800块钱收入。”南梁村村民闵训成为村庄变迁的见证者。
在社会扶贫的大背景下,吸纳各界力量,着眼全面脱贫,成为各地共识。中民投就是社会扶贫的实践者。
作为中国领先的大型民营投资集团,两年前中民投在59家知名民营企业联合发起下设立,目前总资产已增至约2000亿元。在“产融结合”战略支撑下,中民投加速了在民生领域的布局。
如今的南梁村,光伏发电不仅带来了产业,也带来了就业。数万亩的光伏板,能够提供设备清洁、饲草养殖和绿化养护的就业岗位,可吸纳上千村民成为新型产业工人。南梁村脱贫背后,一个立体的“光伏+”产业成为现实,“让产业回家,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模式成为新的脱贫样本。
“金融+”:从养殖个体到基地“股东”
金融服务不足,一直是贫困地区致富的一道“坎”。
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盐池滩羊养殖全国闻名。然而,由于金融支持不足,盐池滩羊养殖面临困境。
为支撑产业发展,中民新能与盐池县政府联合投资5.5亿元成立扶贫担保公司和产业基金,并通过PPP模式筹集更多资金,破解滩羊规模化养殖难题。
“设立担保公司就是希望让普惠金融惠及更多农户。”中民光扶(宁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保林介绍,目前800多户农民已通过担保拿到贷款,总额8000多万元。
在中民投盐池滩羊养殖基地,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已经开启,农民可以以羊入股,成为养殖基地的“股东”。
金融之水激活了产业基因,引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扶智+”: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8月6日,南梁村党建培训中心,一场关于滩羊养殖的培训正在进行。高沙窝村村民张付就是前来听课的村民之一。
“过去,村民用土法进行滩羊养殖,羊羔出栏少,听了讲解才知道,滩羊养殖有一套技术。”张付说。
“扶贫从扶智开始。”党建指导员杨生文告诉记者,党建培训中心建立的初衷,就是从思想上去引领村民们转变观念,用知识让村民有一技之长。
“要把贫困户‘扶’起来,还要让他们‘站’稳,自己走上致富的道路。”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说,以“光伏+”为引领,中民投发展出一套规模化扶贫体系,让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智力扶贫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本报记者 李慧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