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汉等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暴雨汛情引发人们强烈关注的同时,一些谣言也借着人们的注意力迅猛袭来。
类似“北京大悦城开启观海模式”等社交谣言通过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感慨:灾情最重的其实是自己的“朋友圈”!
近日,在参加一场主题研讨会时,笔者听到了不少来自一线的传媒工作者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对如何治理谣言的传播分享了经验和看法,认为颇有借鉴意义。
来自北京市外宣办网络发布处的张轶群介绍说,今年的暴雨虽然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但由于这几年北京建立了政务新媒体的矩阵,包括“北京发布”“水润京华”“北京地铁”等政务新媒体账号都相继入驻新浪微博,在辟谣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交通北京’‘水润京华’‘北京地铁’等微博账号,其实是北京交通委、北京水务局和北京地铁的官微。”张轶群表示,这些单位和部门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涉及各自领域的事件时应第一个站出来辟谣,并请“北京发布厅”的各个成员转发辟谣微博,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和规模传播。
《求真》栏目是人民网一档已经有5年历史的辟谣类新闻专栏,该栏目主编孝金波经常面对“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远了”的状况,结合过往几年的工作经验,孝金波认为,当谣言发生时,一些媒体赶在真相出来之前,为了博取眼球铤而走险,会不负责任地发出不实消息,成为谣言的推广者。
孝金波认为,作为专业的求证类媒体,需要针对灾情有预判、备好应急预案,安排专门人力观察各类社交媒体,一旦发现谣言,及时进行追踪,第一时间引用权威部门的回应辟谣。
此外,创新推广渠道也非常重要。在她看来,网友更乐于澄清式的分享,栏目曾在新媒体端推送了一篇段子类的“论辟谣不打脸的正确姿势”,转发量就非常不错。此外,与知名科普公众号平台进行合作转发,也有助于澄清谣言的报道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针对社交谣言的传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曾做过一次针对四千多人的问卷调查,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同样的信息,包括谣言在内,通过微信传播的可信度要高于微博,因为微信传播的信息大多是通过熟人关系。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天气网新媒体运营总监夏雨认为,除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及时辟谣,平日里的科普也很重要,提前对可能出现谣言的关键点进行科普,就能帮助网友在谣言发生时作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