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共产党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而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也即要做政治上的坚定者,先要做理论上的清醒者。
何谓理论上清醒?就是在理论上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理论问题大是大非上不含糊、不糊涂、不摇摆、不回避、不沉默。具体就是要做到在基本的理论信仰上要清澈、在主要的理论观点上要清楚、在复杂的理论问题上要清晰、在具体的理论运用上要清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思想纷呈的时代,如何在众多的思想流派和学术观点中保持最基本的理论信仰,是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安身立命和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理论观点也许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和丰富,但其主要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被中国实践证明了的最完备、最先进、最精致的思想体系。如果我们在这个最基本的理论信仰上犯糊涂、不清醒、口是心非,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资格。
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光信还不够,还必须懂,必须掌握其完整的思想体系、主要观点和思维方法,不能停留在只言片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式的懂。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一是要系统学。这就需要全党全面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二是要刻苦学。这就要求在全党鼓励和倡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一篇篇读,一本本读,反复地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真谛。三是要比较着学。要完整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不但要读马克思主义的书,还要读其他的书,如中国古代思想的书、西方学者的书,只有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才能真正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和正确。同时还要读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用各种科学知识把自己更好武装起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马寅初先生曾经说过:学习与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一个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演说,要深入钻研,细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目前,思想意识形态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各种社会思潮泥沙俱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思想理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是要有独立思考和清晰辨别的能力。理论上要能明辨是非,关键是善于思考、独立思考、深刻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力是人之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集中体现。我们也许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如果不过脑,不思考,不想事,人云亦云,也于事业无益,甚至有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关键是要有理性分析和理性批判精神,要善于超越自身利益和知识的局限,从公共理性、公心、公益上思考问题。许多人不愿思考、不会思考、不能独立思考、没有批判精神,除了思想懒惰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对自身利益得失、位置升迁考虑太多。“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会慎思,慎思才会清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其生动性和生命力,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当理论需要面对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不能照抄书本,死背条文,不能唯上唯书,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而是要大胆地开展理论创新,形成全新的工作思路与方法,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僵化的理论中。中国正处在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各种社会新矛盾、新问题空前凸现,这就需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践,大胆创新。理论创新要有从具体到抽象的功夫,不能只“摸石头”,还要善于“架桥”,把生动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用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互适、互动、互换中,散发理论的清新,在理论的清新中勃发我们的活力。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