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故宫的大门外,一位爷爷正在给他小孙女讲述历史故事。孩子指着门上的门首兽问:“这是什么?”爷爷随口道:“狮子”。正在一旁的童书作家常怡,忍不住走过去说:“其实它叫椒图,身形像蜗牛,特点是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守卫性很强,所以人们才将它雕在大门上。”爷孙俩听得津津有味。
常怡给他们讲的,是她创作的系列童书《故宫里的大怪兽》中的内容。这本原创童书,如今成为小游客们进故宫的“随身指南”。
无独有偶,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北京儿童阅读周暨中国童书博览会”上,一改往年进口童书独占鳌头的景象,我国原创童书受到追捧,“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系列、绘本《一辆自行车》《盘中餐》《曹文轩绘本馆:夏天》等,吸引了众多小读者的关注。
原创童书缘何引人注目?这些优秀原创童书具备哪些特点?这对我国原创童书发展有何启示?
发掘传统文化的“宝藏”
《故宫里的大怪兽》讲述了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机缘巧合结识了故宫上百种吉兽、神兽的故事,常怡巧妙地将故宫的历史知识、民俗典故融入其中。为了让故事更加准确,常怡还专门翻查了各种古籍,如《史记》《山海经》《搜神记》等,甚至包括日本的《怪奇鸟兽图卷》。因其内容考究,不仅吸引了小读者,更引来不少家长的关注,至今已经销售25万余册。
这套书的走红并非偶然,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积淀,将传统文化融进童书,已成为国际上很多优秀童书创作的秘诀。
“在中外儿童文学创作的广义语境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实无所不在,也有不少借传统文化的角度、层面等来讲述故事、传递意义的作品。”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世界知名的《魔戒》系列、《哈里·波特》系列等,都是从欧洲古老的神话、传说等幻想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家、1972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司各特·奥台尔的历史题材小说,1992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弗吉尼亚·汉密尔顿的非洲裔黑人生活题材儿童小说等,也都糅合了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与现实。
如今,我国的原创童书也开始发掘传统文化的宝藏。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系列、“钱文忠给孩子的国学励志书系列”等,让小读者在阅读中,一边解惑,一边感受中国传统经典的魅力。融合了传统剪纸艺术的《云朵一样的八哥》,不仅受到国内市场认可,而且更获得布拉迪斯拉法国际插画双年展的金苹果奖。
“作家能否在传统文化所提供的题材、思想等的资源基础之上,加以故事化、儿童化和当代化的处理,往往是作品能否吸引儿童读者的关键。”方卫平说。
展现书香浓郁的“童趣”
“孩子们的阅读需求,首先是得有故事,其次是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从这个角度看,世界经典童书,大都符合这些特质。”常怡认为,以往原创童书不太受欢迎,可能与当时的创作要求有关,即必须富有浓厚的教育意义和知识性。
实际上,书香与童趣盎然并不矛盾。方卫平分析说,在优秀的童书中,“书香”的体现并非一般理解中的文学精英主义,反而总是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清浅生动的语言、回味悠长的意义结合在一起。因此,今天的原创童书要做的,不是到书香之外去寻找童年的吸引力,而是去努力实践上述童年文学和童年精神的应有风貌。
随着社会变迁,儿童的阅读兴趣也在发生变化。方卫平曾专门撰文,探究当代商业文化带来的儿童文学中童年形象与童年精神的变迁,比如在表现童真童趣时,如今的原创作品会更强调孩子在其中扮演主体角色,也更强调对儿童自我权益、精神独立性等方面的关注。
以原创科普童书《我有一只霸王龙》为例,女主角关关,是位倔强有个性的红发小姑娘,而她的宠物则是一只懦弱的霸王龙。小女孩和霸王龙一起处理各种问题,不断闯关的过程,给了小读者很强的代入感。
这套书上市后仅一个月,销量就超过100万册,在原创童书领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优秀的原创童书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够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这些是优秀的原创童书应该追求的目标。
(本报记者 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