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六十周年庆典音乐会”在这里上演。从中央乐团时期到中国交响乐团时期对乐团有重要贡献的八位指挥家余隆、胡咏言、谭利华、邵恩、李心草、汤沐海、陈燮阳和已96岁高龄的韩中杰依次登台,刚担任中央歌剧院副院长的国交前任首席小提琴刘云志又一次坐在熟悉的首席位置,与乐团100多位音乐家共同带来最能体现国交艺术水准的八首中外经典之作。
奏起心中的交响
传播时代的华章
指挥余隆以关峡创作的《第一交响序曲》拉开音乐会的序幕。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在谈到此曲时说:“我最初建议余隆指挥他最有心得的瓦格纳歌剧《唐豪瑟》序曲当开场曲,但余隆却认为团庆音乐会必须用中国作品开场。”于是便有了我们听到的这个致敬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开场。
之后,胡咏言和谭利华指挥相继带来交响素描《哈尼印象》和交响诗《心潮逐浪高》,一部是邵恩和国交一起深入云南哈尼梯田而创作的新作,一部是陈培勋有感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而创作的经典篇章,见证着中国音乐人在交响乐民族化道路上的不懈努力。
下半场以邵恩挥棒关峡的《第二交响曲》“希望”第一乐章开始。邵恩说:“曲中的风雨恰是乐团的一路坎坷,而曲中的希望正如国交人对卓越艺术的矢志不渝。”接着,指挥李心草、汤沐海和陈燮阳分别登台,献上精彩演出。
当晚,乐团精湛的技艺不仅得到了现场近两千名观众的如雷掌声,更通过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网络直播平台和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向全球千万观众同步直播了这一盛事。在巴黎学习音乐的留学生小李告诉记者,从网上得知全球网络直播的消息,他们不仅组队收看,更推荐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演出最后,韩中杰坐着轮椅指挥乐团演奏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他们面对屏幕流泪了。
不忘我们的初心
积蓄前行的力量
1956年7月,中国的国家乐团——中央乐团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1996年乐团重组,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在60年前那个物资匮乏、信息不畅的时代,以李德伦、严良堃、韩中杰等为代表的指挥大师带领着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合唱队、室内乐队、独唱独奏小组和创作组的艺术家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只能演出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的部分乐章,到成功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样带合唱的大型交响乐作品,乐团只用了3年时间。从乐器质量和演奏技巧都不过关到拿着有机玻璃做的双簧管也能吹出让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惊叹的绝美音色,老艺术家们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从只能演出西方曲目到创作排演自己的作品,乐团音乐家们在艺术上不分彼此、取长补短,为中国交响乐留下的部部经典之作,直到现在依旧常演常新。现任乐团代理首席赵坤宇说:“1996年改革,老乐团的演奏员虽然只有20多人留下,但我们依然在传承着乐团几十年的传统和精神。排练时的敬业,演出时的投入和结束后的自豪感,这些就是乐团60年的精神传承。”
今年恰逢国交的六十华诞,中国交响乐团还策划演出了一系列团庆活动,从5月27日的“粉墨春秋”京剧交响到“俄罗斯之夜”“龙声华韵”之《希望》,再到“谭盾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四祭”,连续四场团庆音乐会场场精彩,为观众展现了乐团在传播经典交响乐、传承民族交响乐、助力交响中国化、创新时代交响乐的努力。
关峡说,团庆系列音乐会的举行不仅向公众展示乐团的过去,更展现乐团更加开放包容、与世界接轨的姿态。此次国交不仅在曲目上下功夫,更在与人合作上用心思。前几场团庆系列音乐会,与鲍元恺、汤沐海、谭盾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音乐家合作,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从以前一个国家乐团到现在全国六十家交响乐团有余,从只有少量观众到现在交响乐音乐会常常一票难求,我国的交响乐事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作为国家乐团,我们力争不负使命和责任,创作和演奏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让世界人民能够听到我们中国的交响乐。”
(本报记者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