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手记】
苏州高新区,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亦是长三角区域的经济高地。在新经济发展常态大背景下,作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阵地之一,高新区产业发展能否实现“凤凰涅槃”,关键取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和效果,以及创新驱动进一步激发产业转型升级释放的能量。
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创新顶层设计。今年3月,《苏州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正式印发,行动计划通过聚焦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信用成本等重点关键环节,提供最优的行政服务,为实体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增效益,通过政府引导促进企业供给侧改革。
在顶层设计上做减法,在资源集聚上做加法。苏州高新区的做法,是通过牵手“大院大所”培育高端“创新源”。目前,区内已拥有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浙大苏州工研院、中国兵器集团214所等70余家大院大所,成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最有效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机制的聚合,则促成了如今高新区发展上呈现出的“乘法效应”,新亮点层出不穷。伴随着国家专利江苏审查中心的设立,50余家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随之落户,形成了包括知识产权业务审查、代理服务、数据利用、法律援助等在内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2015年,占全国总量20%的新发明专利在高新区审结。有了这片“梧桐林”,引来更多“金凤凰”。去年新增科技型企业超过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68%,完成专利申请126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的一半以上。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成为企业创新的支撑点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剂,也成为苏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除了倡导“科技当头”,也要抓好“生态优先”。苏州高新区拥有49座青山、25公里的太湖岸线,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在发展中必须划定生态红线,对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企业逐步做好“除法”。高新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总投资157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创新拆迁安置制度设计,让当地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供给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苏州高新区还要通过实打实的举措,不断摸索、激发全区的创新活力,把产业推向“更高更新”。“十三五”时期,我们将抓好稳定增长、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用供给侧思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产业集聚,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力迈向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作者系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