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 转方式·国家高新区调研行③】
夏日炎炎,浙江省宁波市国家高新区的聚贤路上,来往车辆如织。由一幢17层高的主楼及其裙楼组成、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宁波众创空间坐落在道路一旁。宁波中科院创客空间负责人黄国炎匆匆走进大楼,开始他忙碌且充实的一天。
位于宁波众创空间5楼的中科创客,洋溢着青春与朝气。这里,聚集了一群有志趣、有理想的90后,在创业路上激情逐梦,给宁波经济注入一股清新活力。宽敞开放的办公室、散落着设备仪器的小车间,展示着各种创意产品的长走廊……自由轻松的环境给予年轻创客们无限灵感。“以前办公场地只有100平方米,搬来这里后,一下子扩大了20倍!”黄国炎说,现在中科创客有了充足的资源为创客们免费提供工作场地、高新仪器设备等服务,能更高效地致力于智能家电和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生态圈的形成。
今年大学刚毕业的翁腾跃是中科创客里的一名90后创客,他参与的“橙伞”项目,就是在中科创客孵化的项目之一。“橙伞的想法来源于生活的一个小细节。”翁腾跃回忆,2015年9月份,有一天乘坐地铁,出站后发现外面下雨,很多人被困在地铁口,于是产生了一个“公益伞”的构思:“何不在地铁出入口放上一台便利的、雨伞归还率高的借伞机器?”
中科创客提供了办公场地,众创空间提供了免费宿舍和7万元科技服务创新券,加上天使投资人提供的100万元创业资金,翁腾跃和小伙伴儿们开始埋头苦干。历经10个月,产品从零开始,到现在已经更新换代到第四代,机器不仅在外观视觉上得到改善,而且内部容量大大增加。为了解决归还率问题,“橙伞”团队在配套APP上下足了功夫,“借伞必须通过手机注册APP账号,缴纳一定的押金才可免费使用。每把伞都有芯片,每个站点有多少把伞都能在‘橙伞’APP上显示,如果不归还,将会被纳入黑名单。”翁腾跃说,目前,“橙伞”团队在众创空间的帮助下,已经申请到了1个发明专利和3个实用新型专利。预计今年9月底之前,第一批公益伞将出现在宁波的各大地铁站里。
在中科创客搭建的平台上,创意产品不断涌现。即将推向市场的产品已多达18项,两款产品正在销售。其中,85后创客孙浩杰带领的“火龙果”团队,于今年1月份推出一款能够顺带检测皮肤状态的喷雾仪,通过中科创客搭建的众筹平台,已经卖出6万多台,受到了年轻女性的热烈追捧。
这样的创业创新故事,在宁波众创空间一幕接一幕地上演着。去年7月启用的宁波众创空间,是宁波高新区打造的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平台,为入驻机构提供初期租金优惠、运营费用补贴以及基础配套的免费使用等支持措施,是宁波市首个规模化、全链条的众创空间,预计到2017年将新增建设众创空间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目前,创新空间入驻率达100%,宁波中科院创客空间、飞马旅、3D打印基地、首科众筹等12家国内外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在此“安家落户”。
“宁波高新区在2007年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虽然‘年轻’,但‘有活力’。”宁波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南芬说,作为全国首批25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之一,宁波国家高新区已形成以研究开发、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为主体,以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充分营造了宁波的科技创业氛围,让新兴产业跑出创新“加速度”。
(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干杉杉)(相关报道见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