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6日 星期二

    背靠“大树”如何“乘凉”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盘活资源育“匠心”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6日 06版)

        7月18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内,数控专业2016级学生付中玉,正在改进他发明的“苗木缠绕包装机”。该发明在今年4月底举行的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付中玉的这个发明,光设计方案就改了三四稿,设计过程中还反复完善、更换了300余个零部件。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苏益南认为,付中玉这样的学生恰好是学院正在打造的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细致极致、敬业乐业“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苏工院地处制造业发达的苏州,已经积累了上千家校企合作单位,依托这个“富矿”,学校创新育人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逼着教师走进车间“摸爬滚打”

     

        5月18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密制造工程系数控专业与昂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昂拓精密制造”学院。成立仪式上,该校数控专业的师生短时间联合攻关研制出来的首批5个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不锈钢叶轮,成功通过了该公司严格的产品测试,受到了专家高度肯定。

     

        该项目的“幕后英雄”、苏工院数控专业老师、姑苏高技能人才顾涛介绍,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不锈钢叶轮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具有流道狭窄、叶片曲率大等加工难点,要求的精度和难度都非常高。凭借为企业做技术服务、联合横向课题研究的“底子”,顾涛带领学生日夜攻关,6天后,成功研制出了5个产品,误差都在0.01毫米之间。顾涛认为:“联合攻关过程中,教师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都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教师“独具匠心”的背后,是苏工院于2013年就开始实施的“十百千”工程。总体要求是,大到学院,小到系部和专业,都必须与苏州的地标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并把校企合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逼着教师走进车间“摸爬滚打”,由此诞生了一批具备高技能的教师。

     

    为学生多建一个校园

     

        对于苏工院“博世班”学生孙钰坤来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是他的另外一个“校园”。

     

        今年3月,学校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博世学徒班正式开班。包括孙钰坤在内的13名学生入选。“我们为每位学生配备两位导师,一位是学校的理论老师,另一位是博世的工厂师傅。”苏工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温贻芳介绍,学校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师资团队和专门的教室。博世班实行3年淘汰制,经过3年的学习若未达标,不能进入定向企业就业,要“回炉”再学习。

     

        在博世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孙钰坤感觉收获良多。“在‘博世班’,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制度和流程,细到仪器设备中的一根线如何归位等。”

     

        “这是学校与博世公司、德国工商大会三方合力打造的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的一种有益探索。”苏工院党委书记薛峰告诉记者,在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进程中,苏州及其1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亟待发展的挑战。“苏工院背靠苏州这棵‘大树’,与区域内的创元集团、亨通集团合作成立‘创元学院’‘亨通学院’两个企业学院,七个系(院)分别建立了七个二级企业学院,各专业也相继建立专业对口的三级企业学院,2014级和2015级的120个班级均实现了企业冠名。接下来,博世班的培养模式,将在全校专业实践性强的院系复制,以期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