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议】
@河北沧州 姬建民
我所住的地方虽不大但并不偏僻。与身边朋友聊起志愿服务的话题,有人表示“没听说过、更没见过”。这种现象并非个案,值得深思。
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建个组织、开个会议,也不仅仅是打着旗帜、走上街头,发发传单、理理发、看看病,然后报纸上登个消息就能够奏效的。声势可以造,宣传应该搞,但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和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必须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扎根基层、面向大众,真正进村入户、摸准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把“点对点”的服务搞起来。救助一个人,感动一小区;带起一小区,影响一大片。活动效果扎实了,自然就会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产生社会效应。
@江苏张家港 何海亚
志愿服务最重要的是用心和坚持。现在的志愿服务活动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志愿者可自主选择参与体验各类活动。像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服务项目,需要用心关爱和持之以恒。不少志愿者嘴上不说,但参加过一两次后,有的人往往以老人性格孤僻、身体有异味、言语不清等而心生嫌弃,不再参与。服务弱势群体,一要用心,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研究服务方案,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将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二要坚持,不能流于表面和形式,要克服各种困难,与服务对象建立深厚情感。这样既能在奉献、友爱中帮扶关爱别人,又能在互助中锻炼培养自己。
@安徽黄山 李和平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候,青年志愿者们热情的服务、和善的眼神、从容的仪态,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后来,我也在一些体育赛事中做过志愿者,并从中掂量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分量。
志愿服务是超越国界、种族、肤色、阶层和年龄的公益互济行动,不局限于一次活动、一场比赛,而是如阳光、空气、水一样,充盈、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志愿服务必需建立组织动员、信息汇集、互动交流、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形成浓厚氛围、强大气场。唯有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志愿服务事业才会越来越好。
@广东东莞 沈汉炎
当前,一方面很多志愿者高涨的热情难以充分释放,另一方面很多需要志愿服务的弱势群体又得不到有效的服务。志愿服务供求信息不对称,导致低水平的志愿服务资源过剩、扎堆,专业化、高水平的志愿服务严重稀缺、供不应求。
要破解这个问题,各级文明办、民政部门等应组织建立对接平台,有效配置志愿服务资源,引导志愿服务向科学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好钢用在刀刃上,有力使在需要处。志愿服务平台搭建好了,可以优化志愿服务供需结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激发凝聚更多的慈善力量汇入其中,使志愿服务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