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9日 星期二

    机器人产业:拒绝“虚胖子”

    ——江苏机器人产业园区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陈绵青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9日 05版)
    第七届江苏昆山电子电机暨设备博览会上,观众和嘉宾在体验操控机器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近几年,国内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作为创新大省的江苏走在了前列。南京、昆山、常州等地不仅拥有本土机器人产业集群,同时还吸引了鞍山电机、川崎机器人等国际知名厂商在此落户。

     

        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然而也有人担忧,步子迈得过快,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低端化等问题。难道机器人产业只是个外强中干的“虚胖子”?

     

        日新月异的机器人产业

     

        一排橙色的迎宾机器人手举“欢迎你”的牌子左右摆动;身着白袍的“机器医生”挂着听诊器为“病人”做身体检查;形似汽车的机器人在模拟公路上行驶……在南京麒麟科创园内的机器人展示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展示着“独门绝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科创园最新研发的服务机器人不仅能做家务,还兼具看护老人、安全监控和环境监测等功能。

     

        “园区以机器人的智能研发为主,目前已建成南京第一个机器人研发园、全国首家综合机器人展示体验馆。”南京麒麟科创园管委会的负责人曹秋雯说,“江苏机器人制造能力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南京麒麟科创园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在张家港,罗博特机器人、美国伊萨焊接、宝昇科技等4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制造及配套企业先后入驻当地机器人产业园制造区,累计建设智能装备、机器人科技研发平台6个。

     

        据悉,到2017年,江苏预计将建成智慧工厂200座、新增工业机器人1万台,到2025年机器人企业智能装备自主化配备率将超过80%。其发展势头迅猛,可谓日新月异。

     

        是否产能过剩尚无定论

     

        去年一年,常州的机器人产量超过8000台,年产值达到15亿元;同期,张家港的机器人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了40余家机器人企业,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仅今年第一季度,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就增长了17.4%。

     

        面对快速增长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业内一些人士开始忧虑: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国目前有着庞大的制造业市场,机器人产业产能是否过剩尚不能定论。”针对这一担忧,被业界称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苏州大学孙立宁教授告诉记者,一方面,中国制造在经济转型升级之中,要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需要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来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应对当前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的现实情况,企业需要谋划“机器换人”,以此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0.62%,我国仅为0.3%,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可观。“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机器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而中国市场还完全处于增量市场阶段,这为我省未来的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高清说。

     

        如何打入高端市场

     

        从2013年至2015年,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我国共销售了68459台机器人,比上年增长30.3%,工业机器人销售量更是超过欧洲各国的总和。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但高端市场还是被国外产品垄断,使国内机器人产业面临“高端产业低端化”的陷阱,究竟如何才能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首先,智能转型是重点。“目前江苏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快,但企业研发投入比例较低,存在着跌入低端化陷阱的危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吴洪涛告诉记者,当前江苏机器人产业应该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实现智能转型升级,以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技术创新是关键。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表示,只有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才能打破国际垄断,进而将产品打入高端市场。

     

        再次,人才培养是基础。“目前苏锡常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达3000家以上,人才缺口超过2000人。”孙立宁说,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实际操作技术人才的培育是机器人产业迈向高端化的基础,也应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最后,产品质量是保证。“要在产品上加大研发的力度,并和知名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杰高说,只有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机器人产业走向高端化才有保证。(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陈绵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