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CCTV“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人们认识了一个金发碧眼、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黄小猫。可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位来自美国费城的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还是一位孝顺的东北媳妇儿。
黄小猫的公公婆婆家住辽宁昌图县农村,她视二老为自己的父母,悉心照料。5月27日,沈阳市文明办授予黄小猫“2016年第一季度沈阳市身边好人”的称号。
26岁女孩的17年中华情
黄小猫的英文名字叫Katherine Elizabeth Ackerman,1990年出生于美国费城。1999年的一天,父亲把4个孩子叫到客厅,郑重其事地宣布一件事:父母作为沈阳师大外聘英语教师,全家要到中国去工作和生活。
对于9岁的黄小猫来说,中国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国度。“费城当地电视新闻播出了对我家的采访,全家人一起欢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黄小猫说。
由于父亲工作变动,黄小猫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只住了8个月,但中国给黄小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父母带着黄小猫和弟弟再次来到沈阳师大。时隔8年,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矗立在黄小猫眼前的更是一座全新的沈阳师范大学:无论是硬件设施的配备、软件服务的升级,还是在师资力量的提升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黄小猫开始在这里系统地学习汉语。一个学期的勤奋努力,换来的是每门考试成绩都是班级第一名,至此,她萌发了学好汉语,做中美文化交流使者的愿望。
2010年,她参加“泛美汉语桥”大赛,获得“孔子奖学金”,赢得了在中国境内任何一所设有孔子学院的大学学习一年的机会,她选择了留在沈阳师大。2013年,她从美国东斯特劳斯堡大学本科毕业,申请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再次回到沈阳师大,攻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正是这次求学之旅,让黄小猫在学习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让人艳羡的异国情缘。
东北小伙儿“汉语桥”比赛现场求婚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小猫认识了同在沈阳师大攻读硕士学位的东北小伙儿费孝民。从最初的普通朋友到彼此倾慕,黄小猫意识到自己与中国的缘分已经难以割舍。基于内心这份情愫,黄小猫在努力学习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刻意了解、学习东北方言土语,为自己将来适应东北生活暗暗做着准备。
如今,站在记者面前的黄小猫,除了能从长相上看出是外国人以外,如果仅凭她那口纯正地道的东北腔调的普通话,那绝对是一个标准的“东北妞儿”。“溜达”“约(音yāo,称量的意思)点儿菜”“处对象”等东北土话俗语,黄小猫运用自如。
“有一次我们去一家东北菜馆,点菜时服务员说这个没有,这个也没有,我说这个可以有,服务员说这个真没有。当时大伙儿就笑得不行了,说咱们是在演小品呢。”提起这段经历,黄小猫还会大笑不止。
2014“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紧张的比赛中黄小猫还不忘卖关子,她说:“如果我能进前三,就跟大家分享一个秘密。”究竟是什么秘密呢?黄小猫的话吊足了观众胃口。
比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黄小猫如愿以偿进前三,费孝民突然出现在现场,当场向黄小猫求婚。这一精彩的谜底将颁奖典礼推向高潮,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呼喊声为这对恋人送上祝福。
“洋媳妇”接公婆进城过年
费孝民家在铁岭昌图农村,家境不好,这让他一度非常自卑,觉得自己和黄小猫的爱情不会有结果。
洞悉一切的黄小猫坦然地开导费孝民,并在生活中处处低调,不攀比,不炫富,相反却每每向人“炫耀”自己只值2元钱的耳坠,这让费孝民感到很踏实。
与此同时,费孝民的关怀体贴和积极上进,也赢得了黄小猫父母的认可。2015年8月8日,在亲朋好友们的见证下,经历了4年爱情马拉松的黄小猫与费孝民喜结连理,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在中国,婆媳关系是很多年轻夫妻婚后面临的一大问题,而黄小猫和公婆间的和谐与默契让很多人羡慕。婆婆爱吃锅包肉,黄小猫悄悄地跑到饭店,跟厨师拜师学艺,突然增长的厨艺让婆婆惊喜之余也感动不已。
黄小猫爱吃茄子,每次到婆婆家,婆婆都变着花样儿为媳妇做。黄小猫说:“不管什么茄子,我都管它叫‘老妈茄子’。因为婆婆就是妈妈。不管她用了多少调料,总会有一味调料,那就是爱。”
今年春节,黄小猫和丈夫特意把公婆接到沈阳过年。黄小猫亲手为他们送上一份新年礼物——一本手工制作的挂历,挂历上贴满了全家人的照片,有结婚时拍的,也有旅行时拍的,都是过去一年里一家人生活的片段,看得公公费军文、婆婆姜秀琴泪眼婆娑。
“英语中没有与‘缘分’对应的词儿,但我相信缘分。”黄小猫说,“能与沈阳师范大学结缘、能与我的爱人结缘、能与中国结缘,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 勇 本报通讯员 崔桂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