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

    帮更多贫困孩子圆读书梦

    ——浙江乐清八旬夫妇十七年捐百万元助学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叶萌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8日 04版)

        “有人说我傻,但我不认同,能帮更多贫困孩子圆读书梦,不是很好吗?贫困孩子多一点快乐,我们就多一分开心!”没有退休金,17年间靠个人积蓄和打工赚钱一直帮助贫困学生——家住浙江省乐清市翁垟街道地盐村的81岁老人叶定献与80岁老伴从1999年起,累计捐款100余万元,结对资助了全国31名贫困学生。

        “弹指年华辛勤俭朴八十秋,岁月烟云致力助学梦成真”。这是叶定献在去年八十大寿当天写给自己的对联。他取消了寿宴,将子女给的两万元置办费也拿来助学了。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叶定献,与妻子节衣缩食供三子一女读书,如今三个儿子都学有所成。一直省吃俭用,夫妻俩攒了些养老钱,但他觉得身体还行,农闲时每天起早摸黑,骑着自行车到镇上给农贸市场的老板进货送货。

        1999年12月,叶定献偶然看到一则新闻,称河北省邢台县南石门镇有俩兄弟因母亲出走7年,父亲到东北寻妻时误入歧途坐牢后,与祖母相依为命无钱上学。叶定献通过报纸上提供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当地一位老先生,通过他每年给兄弟俩送学费、生活费,并定期寄送衣服和鱼干、虾皮等土特产。

        自从资助河北俩兄弟后,叶定献对贫困学生的新闻就特别关注。2002年,叶定献夫妻又通过温州当地媒体及市慈善总会结对资助3名贫困大学生,直至他们大学毕业。如今就职于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李杰便是其中之一。“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叶爷爷的恩情。”李杰告诉记者,2002年他考入浙江大学,因家庭突生变故断了经济来源,学费、生活费没了着落。叶定献得知他的困难后,专程转了四趟公交车到李杰家中看望,提出在他读大学4年期间每年资助3000元。

        大学毕业后,李杰在杭州成家,每次过节回温州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叶定献夫妇。今年3月初,因叶定献错将发给儿媳的短信发到了李杰母亲手机上,李杰才得知叶奶奶在半年前被查出身患癌症。“我是被资助的学生中最早知道的,爷爷还嘱咐不要告诉别人。”李杰曾想给叶定献一笔治疗费,但被拒绝了,叶定献说自己能处理。

        据叶定献介绍,17年间,他通过新闻报道,共联系资助了四川、河北、黑龙江、北京、浙江等地的31名贫困生,每一笔现金款项都在中国银行的一本存折上记录着,每年汇出几十笔,每笔少则500元,多则1万元,累计金额超过100万元,还不包括他给被资助学生买衣服、各类生活用品等的开销。另一本本子专门记录每一位资助对象的家庭、学习情况、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及银行账户。

        “2002年到2010年,我最多同时给3个老板送货,每年能收入5万元左右,加上自己的积蓄和子女给的钱,这8整年,我们每年几乎都拿出10万元用在贫困学生身上。老伴偶尔会埋怨我,因为帮人,家里连好一点的菜和衣服都舍不得买。”叶定献说,“不过看着曾经帮过的学生们一个个都出息了,她也觉得这钱花得值。”

        如今,因老伴患病,加上自身年纪大了,叶定献不再出去打工,但夫妇俩依旧用子女孝敬的养老钱资助着4名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已经资助两年了,要供到他们毕业。”叶定献说,考虑到目前妻子治病需要花钱,他准备暂时不再增加资助学生了,日后经济条件允许,他还会将资助继续下去。(本报记者 陆 健 本报通讯员 叶 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