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2日 星期二

    自2002年起,北京出版集团推出的“大家小书”丛书已出版122种。有人评价,这套丛书“对今天臃肿虚悬、华而不实以及大而无当的文风是一种挑战”。

    “大家小书”值得细细品读

    作者:本报记者 刘彬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2日 09版)

        “‘大家小书’各位作者都是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耳熟能详的专家学者,像古汉语专家王力、历史学家顾颉刚、佛学家赵朴初等,他们愿意将自己毕生所学所思奉献给大家。这种‘小书’篇幅虽小,却含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研究价值,读者可以‘小中见大’,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在日前由北京出版集团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主办的“向大家致敬”人文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大家小书”百种出版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如是说。楼宇烈、程毅中、瞿林东、赵仁珪、于天池和陈平原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大家小书”丛书,自2002年出版以来,历时15年,已出版122种,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有的引导文学欣赏,如夏承焘的《唐宋词欣赏》;有的介绍入门路径,如顾颉刚的《中国史学入门》;有的传道授业解惑,如赵朴初的《佛教常识问答》;有的是学科概述,如姜亮夫的《敦煌学概论》;有的是学科历史扫描,如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

        “这些图书优中选优,是传承大家文化的学术普及精品,是大学生、研究生、学者的重要参考书目,在学术界和读者之间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已经成为国内人文社科领域具有良好口碑和影响力的丛书系列。”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乔玢介绍。

        “大家小书”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大家”,一指作者是“名家”,二指读者是大众。“大家”用几万或者十几万字的篇幅,凝练了其所思所想。“就其分量而言,非但不小,反而相当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介绍了编辑“大家小书”的一个用意,“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大家小书”的每一辑中,王宁都认真挑选三四种细细品读。“这一套书的立意非常好,有的书追求开创精神,像姜亮夫的《敦煌学概论》;有的是对一门学问的呼唤,像陆宗达的《训诂简论》。史学史创始人白寿彝的《史学遗产六讲》,观点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编委之一的王宁坦言,这套丛书的语言运用得都非常好,对今天臃肿虚悬、华而不实以及大而无当的文风是一种挑战。

        “‘大家’把精粹的见解写成小书,是若干年的积累凝练。‘大家小书’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学问用小书也可以表现出来,而且也可以有很强的生命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认为,学海无涯,读者如果能省却读大部头的时间与这些“大家”对话,完全能够了解他们的学养和见解。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认真研究了这百余种“大家小书”后认为,这套丛书选题难、组稿难、编辑难,但出版后意义不凡。“现在很多中国学者,没有几十万字的著作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出版,已经出版的很多书是注水书,把史料填进去,字数越来越多。季镇淮用狮子搏兔的姿态写就的《司马迁》,语言讲究、视野独到、定位大众的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这样的小书哪里去了?”陈平原十年以前就提出的“小书哪去了”这个问题,今天仍值得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深思。

        (本报记者 刘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