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英雄谱】
“水涨到哪,电停到哪;水退到哪,电供到哪。”这是电力科学抢险救灾的一条原则。抗洪抢险第一线上,一群群电力人在奋勇拼搏:保防汛供电、保民生用电、保抢险应急,他们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供电所所长刘晓春,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在洪灾前无畏履职,他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拼命所长”。
6月18日,因高血压正在景德镇市医院准备办理入院手续的刘晓春接连接到手机短信:鄱阳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各单位务必做好防汛抗洪准备!他当即改变主意,开了一些药后就立刻赶回鄱阳县。一到所里,刘晓春赶紧召集全所人员分头出动巡视,密切关注暴雨受淹的乡村集镇。
19日,35千伏古南变电站发生故障,刘晓春带领几个同事前往支援,一直干到20日凌晨3点排除故障才离开。没时间休息,暴雨使古县渡集镇及一些村庄严重内涝,他又与同事们蹚水进村入巷。当日下午5点多,他又接到指令——“向阳圩堤有险情,请供电部门迅速做好抢险电力保障工作”。带上抢险物资和应急装备,刘晓春和同事们火速赶往向阳圩堤,架起了300多米的临时线路,接通了7盏应急照明灯。19时20分左右,就在他们还在继续紧张地进行架线接灯的时候,他们所在的滨田河段发生溃坝。刘晓春和同事们一道,拆除刚刚装好的临时线路,把发电机、应急灯和电缆收拾妥当,找车运走后,继续留守在圩堤上巡视,密切监控险情。
洪水压境而来,溃口越来越大,一米、两米,十米、二十米……
刘晓春果断作出决策,迅速切断溃口处支线,保留主线上其他15个台区正常供电。“从决堤到洪水大面积浸淹村庄,通常会有几个小时,这是进行人身和财产转移救援的关键时间,我们最大的责任是保障受灾群众转移供电照明到最后一刻!”就这样,刘晓春带领队员一直坚守在电杆下,守着电源开关,看着一批批受灾群众陆续离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将整条供电线路全部安全停运下来,他才带着队员撤离。
6月21日,一夜未合眼的刘晓春带领所里员工和外援队伍共计六十多人,在向阳圩堤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施工,挖洞、立杆、架线……经过连续奋战,他们沿着向阳圩堤立起了40基电杆,架通了3.3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安装好用于排涝专用的三台500千伏变压器,以最快的速度打通了灾后最重要的一条光明通道。
22日13时,武警水电部队正式开始对决口进行封堵,预计将用时3到5天。按此进度推算,受灾地区全部恢复供电至少要在堵口完毕的两天后。这意味着那些地方可能连续长达7天供不上电。
“有没有办法做到3天之内恢复送电?”这一询问对刘晓春来说,就是工作的命令。精通业务的他大胆提出设想:从溃口处切断线路,分别从两端送电。
23日上午,以向阳线为主阵地,电力抢险多个作业面同时开工。其中以水中拉线作业的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刘晓春把这个最难啃的骨头留给了自己和所里的党员突击队。
一条装载了抢修物资的小船,只能容两人乘坐,划抵溃口处后,一人在浸泡在洪水中的电杆上作业,一人在洪水中飘扬不定的小船上配合。
23日17时50分,赶在决口成功封堵的前一天,鄱阳县向阳圩滨田河堤决口受灾群众全部恢复供电,比预期送电时间整整提前4天!
目前,鄱阳湖继续在超过警戒的高水位摆动,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刘晓春,这位“拼命所长”,继续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