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9日 星期六

    把个人追求融入为民事业之中

    ——专家学者谈李保国精神深刻内涵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9日 03版)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⑤】

     

        在社会各界追思李保国同志的生平、品读李保国同志事迹的同时,也在探究李保国同志精神的深刻内涵更为重要。在6月28日中共河北省委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座谈会上,就如何以“从后思索”的态度,从李保国的精神境界认识李保国、学习李保国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郭金平,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胡木强,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利迁。

     

        记者:从实现个人价值的层面,李保国事迹中蕴含怎样鲜明的特点?

     

        郭金平: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贡献,贡献越多,价值越大,只有为社会多作贡献,才能实现人生意义。李保国同志的事迹之所以反响强烈,我体会最深的是,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胡木强:李保国同志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做点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理应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着自我价值,他将自己的理想、百姓的幸福、国家的使命高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自我实现之路。

     

        王利迁:李保国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这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何方?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35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李保国教授力量的源泉。

     

        记者:从价值理念到付诸实践,李保国的人生追求体现了怎样的思想逻辑与实践逻辑?

     

        郭金平:把党的事业、社会价值与个人的责任担当统一起来,是李保国同志的思想逻辑与实践逻辑。他真心爱民,生前大部分时间住在农村,大部分精力用在农村,大部分工作是服务农民,可以说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操境界。

     

        胡木强:李保国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35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坚守理想信念。他打通了科研与百姓需求的通道,理论与实践的通道。他深入实际、沉潜生活、熟谙市场规律,在实践中确立研究方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互动中寻求真理,获得成果。这些成果,在人民群众的应用实践中得到直接检验,进而实现再升华、再应用。

     

        王利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他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业追求。他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对论文的质量从来都是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作为一名科技专家,他致力于经世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

     

        记者:很多人说,在如今浮躁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做到像李保国教授这样非常困难。这种“难”如何看待?

     

        郭金平: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不断铸就的。是否具有担当精神,能否履职尽心尽责,是检验一名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尺。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李保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是对山区开发有利、对群众脱贫致富有利的事,他都践行无悔。

     

        王利迁:作为二级教授,李保国本可以有一间宽敞的独立办公室,但他却坚持和3位助手挤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说这样工作起来方便,有什么事一扭头就交流了。到农村讲课,农民给他报酬,他不要;到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公司给他股份,他不要。淡泊名利、心系百姓是李保国的人生境界,也应该成为全体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胡木强:他把农民当成自己的兄弟,把老百姓的事装得满满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百姓情怀,与总书记重要批示中“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要求是一致的。

     

        (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