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9日 星期六

    一个真实美好的西藏向世界走来

    ——“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成果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9日 02版)

        “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8日在拉萨闭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经过一天半的大会发言、小组交流讨论,与会嘉宾最终达成《拉萨共识》,表示将为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西藏、了解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西藏不会永远停留在过去

     

        “通过西方一些媒体的歪曲报道而获得对西藏的认知,很容易令人忘记西藏是一个快速发展地区的事实。”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英国专家斯图尔特·维京告诉记者,通过前几天对西藏拉萨、山南地区的实地考察和对西藏的长期关注,“我认为,西藏虽地处高原,但并不是一片脱离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遥远之地。”

     

        法国女作家布雷斯勒曾两次进藏采风,实地感受真实西藏的魅力,她说:“西方人应该放下对西藏固有的偏见,以不同的视角了解西藏,认真聆听当地人的声音,这样才有机会认识一个真实的西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专家康斯墨第一次来到西藏,此前他对西藏的认知一直来源于书籍、游记或记者的报道。“在这些报道里,西藏通常被描述成一个永恒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生活离不开抑扬顿挫的诵经声和藏戏的鼓点。”他说,虽然这些对西藏的描绘使其充满魅力,却不够全面。事实上,西藏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被誉为“天路列车”的青藏铁路,连接了拉萨、西宁及首都北京。而根据2014年中国水利部的数据来看,20年来国家共拨款300亿元人民币解决了西藏250万人的饮用水,以及36万牧民的用电问题。显而易见,投入如此之多正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西藏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发展

     

        “在这里,我看到西藏正成为一个融合过去和当代的标志,在面向当代发展的同时,没有失去传统印记。”康斯墨兴奋地告诉记者。

     

        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改善当地教育设施,从2010年至2015年累计投入了近640亿元人民币,使教育机构受益良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成立于1985年的西藏大学,该大学具有充足而丰富的教育资源,从与西藏历史文化相关的传统学科到更具“全球化”、更接近当代需求的学科,如工程系、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等。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研究员莉理亚娜参观了拉萨和山南地区的现代化工业园、教育城、养殖基地,她说:“西藏是一个古老与现代交织共生的地方,一方面你感觉离神灵很近,另一面你又强烈地感受着她的现代化。”

     

        印度报业托拉斯驻加尔各答高级记者尼基尔·阿格瓦尔说,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使西藏不再像过去那样神秘,但西藏还是完整地保留着各种传统,“堪称精髓的西藏艺术文化、民俗、神话传说,正如西藏人往茶里面加酥油的习惯一样,保存了下来”。

     

    “一带一路”战略为西藏发展带来新机遇

     

        “开放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也是本次论坛的热门话题。西藏是中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就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衔接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西藏开放发展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国际大通道,有利于对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推进中国与南亚国家友好务实合作。”中国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司副司长刘永凤说。

     

        刘永凤表示,西藏是中国通往南亚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倡议使西藏成为面向南亚“内联外接”的桥头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地区和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前沿地带。

     

        “一个真实美好的西藏正向世界走来!”来自英国的安德鲁·穆迪是中国日报社高级财经撰稿人,他表示,根据“一带一路”倡议所设想的,世界其他地区将会更广泛连接到一起,促进鼓励更多的贸易和投资往来。西藏也将能搭乘“一带一路”的远大战略,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本报拉萨7月8日电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