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
核心提示
■ 中国需要在创新之路上走出自己的“S型曲线”
■ 要想实现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是关键
■ 下一步要利用政策工具促进新技术快速进入成长期
在世界经济增长疲弱的今天,各国都在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英国脱欧冲击波影响扩大,试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另辟蹊径;日本“安倍经济学”已推出3年多,但目前看未能扭转颓势。反观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压舱石”。
“令人欣慰的是,新动能呈快速成长态势,尽管目前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但在支撑发展、保障就业、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假以时日,异军突起的新动能必将撑起未来中国经济一片新天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蕴含深意。
1、“S型曲线”
驱动的“新经济”
【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9.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7.9%,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9.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1%,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谈及新动能与新经济,李克强总理曾多次提及“S型曲线”理论。
事实上,每一种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独立的“S型曲线”,一项技术在导入期技术进步比较缓慢,一旦进入成长期就会呈现指数型增长,但是技术进入成熟期就走向曲线顶端,会出现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而这个时候,会有新的技术蓬勃发展,最终超越传统技术。因此,新旧技术的转换更迭,共同推动形成技术不断进步的高峰,从而带动“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如何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需要中国在创新之路上走出自己的“S型曲线”,从中发掘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已在无人机、太阳能、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指出,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毫无疑问,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迅猛的态势席卷而来,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可植入技术、3D打印、无人驾驶、区块链等技术变革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这场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着一种契机和希望。
那么,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如何拥抱新动能?观察近年中国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可以得到清晰的结论。
2015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上升至2.1%,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以北京为例,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10年的5.82%提高到 2015年的5.95%;上海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逐年攀升,2015年上海达到925亿元,占该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7%,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透过R&D这个反映国家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到,中国的创新之路走得更加稳健和踏实。
2、“L型走势”蕴含的“新动能”
【数据】
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值得关注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0.8%和51.5%,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今年5月,权威人士在谈及中国经济走势时指出,“总体L型走势一两年不会变”。对此,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指出,“L型”的“一拐”有升级版的特征。要想实现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是一大关键词。
今年以来,在经济总体放缓的大势下,各地积极寻找新动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升级呈现出新亮点、新气象。
观察一季度全国31个省市GDP数据,西藏、重庆、贵州3个省区市该项指标领跑全国,GDP增速分别达到10.7%、10.7%、10.3%。从整体来看,西部12个省份中除云南外,其余省份均超过了全国一季度6.7%的GDP增速。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这背后,不只是增速的提高,更有动力的转换。
近年来,重庆经济增速领跑全国,而另一组数据更引人关注:2015年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664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50%;今年这十个产业产值有望继续倍增,2020年预计将实现产值1万亿元。“目前重庆储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约790个、总规模约2万亿元,正是基于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重庆才有了‘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长将达9%的底气。”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说。
观察中国三个最活跃的经济圈,“新经济”正在加速崛起,转型升级“新地标”正在形成:
天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2015年,天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2%、13.2%和11.1%。在天津3600多个“科技小巨人”(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85%以上是新兴产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
杭州——长三角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杭州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速达到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互联网+”催生的新经济无处不在。今年1月份,杭州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达到29.9%,拉动出口增速3.7%。
深圳——珠三角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201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1.88万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深圳加快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更多的“产业巨人”正在诞生。大疆自主研发的小型无人机,引领全球小型无人机的产业方向,为全球产业界瞩目……过去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8.2%提高到40%。
3、“供给侧改革”
释放的“新红利”
【数据】
新经济、新业态正成为支撑就业的重要力量。1至5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577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58%。“双创”继续发力,目前,全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1至5月份的增长速度高于推进“双创”的前两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形成一个令人满意的动力体系,首先要抓住问题导向的制度供给,这是中国最大潜力之所在。制度供给、制度创新还可以打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空间。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也会反过来倒逼制度创新。”贾康指出。
目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稳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兴起。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力量,网上零售、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销售迅猛增长——
7月5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电商网络零售总额达到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已成为促进新经济发展、带动创业就业的重要引擎;在农村电商方面,2015年农村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96%——“互联网+”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今年要再取消50项以上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和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严格按法定时限做到“零超时”。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自今年10月1日起,政府部门将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这都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
专家建议,下一步要进一步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通过基金介入、税收减免、创新券等方式促进新技术快速进入成长期。同时,要着力营造创新驱动的生态环境,打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的“高速公路”,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入股分成机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让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速成长。
(本报记者 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