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每一座风洞试验厂房前,都醒目地悬挂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时时提醒身处大山深处的“气动人”,要有富国强军的大担当。
大飞机是世界工业制造王冠上的明珠,堪称中国梦的腾飞之翼。
2015年11月,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远在千里之外的“气动人”激动不已。作为C919大型客机全国联合工程队的主要成员单位,气动中心全程参与了总体布局论证、设计、评估、气动试验规划等总体工作,承担了超临界机翼、增升装置等关键部段设计,完成了国内风洞试验任务总量的75%,研究掌握了机翼结冰对飞机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多种故障状态下的全机气动特性。目前,他们正与中国商飞联合进行我国新型客机气动技术攻关,已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新型机翼,将有力助推我国大飞机自主创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一代高速列车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名片”。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多年前,气动中心就已经开始对我国“中华之星”、250公里动车组和CRH6城际动车组等十余项高速列车开展空气动力学试验,为列车选型提供了关键依据。
为了让高速列车跑得更快,气动中心科研人员对高速列车外形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计算,让“长客400型”高速列车气动减阻1%。别小看这1%,它让全国高铁每年节约3亿度电,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为了降低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他们经过4期、300余次的风洞试验,研究找到噪声产生的具体位置及其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列车的外形设计、为有效降低噪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进一步提升列车在恶劣环境下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他们研究提供了大量消除列车侧翻、脱轨等重大安全威胁的科学数据,让“中国造”平稳高速地飞向青藏高原。
气动中心科研成果在民用项目上的运用远不止于此。其实,从1978年起,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直接指导下,中心从零开始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工业空气动力学研究团队,就先后完成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首都机场新候机大厅、北京奥运会火炬塔等20多座大型建筑物、30多座桥梁的气动试验。
“气动人”心里十分清楚:为国防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是气动中心的两大任务,也是自己作为中国气动事业“国家队”的责任担当——
2015年4月,在中国空气动力学发展研讨会上宣布,开放研究型风洞设备,推动行业统一的标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飞行器气动数据体系。
2016年4月,他们开我国气动计算历史之先河,向全国同行免费发布、共享两款以“风雷”命名的流体力学数值计算软件。
(本报记者 温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