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经验】
“大盆菜”是客家地区家人团聚时的传统菜肴,囊括了从山珍海味到萝卜青菜几十种食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众人口味。
去年3月起,深圳市龙岗区推出了“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将以往的“政府配菜”转变为“居民点菜、政府买单”。基层自治细胞被激活,群众认可度越来越高,社区自治共治成效日益明显。今年6月,“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成功入选“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从“给什么吃什么”到“吃什么点什么”
盛夏时节,南国高温炎热。在龙岗区横岗街道怡锦社区,一群“阳光妈妈”们却乐此不疲地在包粽子、蒸茶果。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心灵手巧的点心师们,一年前还是满面愁容的待业妇女。
“阳光妈妈”们的改变源于去年与“民生大盆菜”项目的邂逅。居住在怡锦社区的肖国利,看到社区有一些失业、单亲和生活困难的女性,就在酝酿成立一个机构,教她们制作客家茶果,帮助她们重新回归职业生活,但苦于经费、场地等条件限制却一直无法实现。
“是‘社区民生大盆菜’实现了我的愿望。”肖国利欣慰地告诉记者。去年6月,社区工作人员在得知肖国利的想法后,立即帮助她申请了“阳光妈妈客家茶果传承项目”。评审通过之后,项目迅速获得了20万元培训基金和20万元厨房设备基金,还解决了场地问题。两个月后,“阳光妈妈”就正式启动了。
“今年端午节我们卖出了上万个粽子。”肖国利自豪地说。这些“阳光妈妈”们,月收入现在已增长到三四千元,不仅保证了基本生活,还拥有了成熟的职业能力,能够重回社会,重获自信。
这只是“社区民生大盆菜”实施以来数千个项目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龙岗区为加强社区治理进行了不少探索,但由于居民诉求表达渠道欠缺,只能被动接受,“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后,2015年3月,“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出炉了。一改以往“自上而下”的方式,创新开辟了“居民点菜做菜、政府买单”的民生工作机制,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征集迫切需要的小事、急事、难事进行票决,由街道办组织专家进行审定,由区财政负责经费下拨,真正让群众实现“我的实事我做主”。
截至今年6月,“社区民生大盆菜”已经推动实施项目五批共4111个,投入资金5.3亿元。“从项目征集、居民票决到组织评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后期的考评等,都要操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群众的信任和掌声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是以往的工作所无法比拟的。”华侨新村社区书记王琳告诉记者。
“居民点菜 政府买单”撬动群众共治热情
走进怡锦社区的康乐花园小区,可以看到整齐的天然气管道进入到每家每户。正是在“民生大盆菜”的帮助下,这个二十多年的老旧小区刚刚完成了天然气铺设工程。
原来,由于历史原因,康乐花园居民一直使用瓶装天然气,不仅生活不方便、成本高,更存在安全隐患。十几年来,小区业主一直盼望着燃气改造,却由于管理和资金等问题难以实现。
大盆菜项目推出后,387位居民联名提出改造燃气管道的需求,项目获得居民议事会全票通过。经专家评审后,龙岗区财政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50万元公共管道建设拨款。居民们也打消了疑虑,在10天内自筹了近300万元,用于自家管道的改造。最终,从居民提议到施工完成,只花了75天。
居民“点菜”,街道“定菜”,政府“买单”。高效的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和全程公开、监督、评估原则,最大限度保证了“大盆菜”项目的高效、透明,随之而来的是群众纷纷“点赞”和更多参与。现在,康乐花园小区周边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也纷纷开始筹备燃气管道改造工程。
“‘社区民生大盆菜’改变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提供公共服务的局面,使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好地体现群众需求导向,体现了基层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巡视员林家彬认为。
从细节入手实现“四两拨千斤”
暑假还没开始,坂田街道南坑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忙碌起来,他们正在精心筹备着今年的“小候鸟夏令营”。原来,南坑社区3万1千多名居民中,90%都是外来人口。每年夏天,很多留守儿童会像“候鸟”般从外地来到父母身边。
“尽管孩子们来到了深圳,但是他们的父母要上班,依旧没法好好陪伴他们。”南坑社区工作站党委书记李惠明说。针对这一状况,他们开始了“小候鸟行动计划”。但由于经费等问题,项目开展之初仅能提供托管,且受众面很窄。
2015年,“社区民生大盆菜”为该项目拨款9万元。运用这些资金,工作人员不仅为孩子们安排了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常规课程,还安排了一系列安全教育、社会体验、亲子体验活动,让90多名孩子拥有了难忘又快乐的假期。
“孩子的改变很明显,会体谅大人、孝敬父母了,懂事了很多。”老家湖南的孙大姐告诉记者。李惠明说,今年“小候鸟”的预约已经爆满,必须进行扩容。
据了解,一年多来,“社区民生大盆菜”累计修缮道路超过4万平方米,建设维修文体广场27个;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及讲座2409场;开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及青少年、老年人活动1748场,参加人数近12万人次;采购文化用品28210件,便民利民设备4578件。
2015年底,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调查显示,78%的受访居民表示“项目有效改善了社区的生活环境”,79.1%的受访居民表示“项目的实施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不再仅仅是‘山珍海味’型的大项目、硬工程,更多的是居民日常必需的‘青菜萝卜’型小项目、软服务。”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孙兰英认为,“社区民生大盆菜”坚持社区党委领导,由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内各类主体协商互动,这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基层协商治理过程,构建起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本报记者 严圣禾 靳昊 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