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头等大事,但从上半年钢铁行业的情况来看,钢价回暖导致一部分钢厂复产,明显延缓了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度。甚至有舆论认为,最严的去产能政策却遭遇到最猛复产的尴尬。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长期以来产能过剩行业的思维惯性不无关系。此轮产能过剩源自于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刺激,其时,在投资催生的大规模需求下,这些行业只依靠规模扩张就可获得不菲的利润。为此,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这些企业仍然保有着对“强刺激”的期待。即使释放出今后我国经济将长期呈现“L”型增长的权威判断后,也没能打消一些企业的错误预期,最终造成了从地方政府到企业对淘汰落后产能普遍存在观望情绪,也难怪市场价格稍有回暖就会迅速出现纷纷复产的情况。
坦率来讲,当前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着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尽管所有企业都明白唯有一起淘汰落后产能,才能平衡市场供需,才能拯救整个行业。但具体到操作层面上,每家企业都希望淘汰别人而留下自己。因为这些企业深信,产能只是过剩而并不是过时,去自己的产能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将来的市场份额。只要坚持到最后,宏观经济一旦企稳、总需求恢复,自己就会成为行业的赢家。
对地方政府来说,面临的因素更加复杂:就业、税收、社会稳定以及这些产能背后的杠杆因素,这些都是风险点,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对地方政府来说,只要企业还在生产,就能保持GDP的增长,就可以有税收,风险就可以暂时掩盖,这就是牺牲长期利益追逐短期利益的错误选择。通过行业内的一些调查可以知道,在某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中,连经营最好的企业都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可以说整个行业已经危机重重,但长时间亏损的企业仍然关不了门,这里不乏地方政府的干扰因素。
现在,市场回暖导致某些地方放松产能淘汰的情况,似乎在印证和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这种错误预期,更加相信只要熬下去就是机会。
这个困局怎么打破?真的要靠所谓的“军令状”进行“摊派”吗?当然不行。因为行政命令只会导致市场更加扭曲,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去产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不仅是因为其任务艰巨而紧迫,更是因为它与另四大任务——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密切关联,是一套“组合拳”的关系。在这套“组合拳”中,旧产能能否淘汰,关系到库存能否不再新增,关系到生产成本能否有效降低,关系到杠杆的风险能否化解,关系到新动能的短板能否补齐。
这套“组合拳”的关键,就是继续深化改革,让市场机制说话。为此,要保持改革的定力,对去产能不能有任何松懈。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上,一定要撇除其他因素,以企业效益为标准,以市场机制为裁判,不能再让企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保有错误预期。要真正做到让僵尸企业退出去,把优质资源腾出来,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形成增长新动力。
(新闻观察员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