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三无”“四不像”:

    新型研发机构能否书写中国创新新格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0日 07版)

        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的“三无”单位,却让企业对它们趋之若鹜、地方政府将它们视同珍宝。

     

        外界眼中“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四不像”单位,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新三板的常客、跨国科研交流的生力军。

     

        新型研发机构是它们的正式称号。它们的井喷式发展,不仅为破解我国科研与市场对接“两张皮”痼疾提供了宝贵路径,也为我国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孕育培养“科研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各地“新宠”

     

        摊开面前的研究生论文答辩题目,“化工园区安全管理”“重大化工事故处理流程”等跃然纸上。中山大学大亚湾研究院院长纪红兵说,去年天津事故发生后,国内对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典型危化品事故处置等领域技术需求非常迫切,可这两个项目都难出论文,没有高校愿意做相关研究。“我们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就没有这个顾虑,能认真做点企业欢迎的实际成果出来。”他说。

     

        在广东惠州,中山大学大亚湾研究院拥有绿色化学工艺、化工园区管理等八个方向100多人的成熟团队,很多专业由于打破了传统科研专业界限,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为企业追逐的产业新热点。

     

        惠州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说,目前当地已经建成和正在筹备建设的近十个新型科研机构平台,覆盖绿色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多个尖端领域。

     

        作为珠三角最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去年广东华中科技大学技术研究院组建的机器人应用中心在短短六个月里就接到各类订单累计超过5000万元,一度出现“企业排着队等签单”的场面。

     

        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沈海邑表示,目前东莞像华中科技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已经达到27家之多,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0亿元,而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成为东莞全市创新转型的核心支柱。

     

        在江苏,由省政府牵头成立的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就成为一家拥有23间专业研究院所的产业技术攻关平台。

     

        冲破科技创新“两张皮”痼疾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新型研发机构能够如此受到市场欢迎?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2013年以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完成了高指标的全自动封装生产线技术,然而当研究院将这项突破性技术介绍给中山一家制冷企业应用时,却出现了问题。最后是研究院自己投入40多人攻关,才让这项技术在企业落户生根。这个项目因为大幅降低了无线射频识别卡的制造成本后来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

     

        “现在很多地方科研成果转化遭遇‘滑铁卢’,就是太想把科技与市场这‘两张皮’做成一张皮了。”张国军说,“我们通过实践发现,这‘两张皮’中间必须有新型研发机构这样的‘黏合剂’来承接。”

     

        事实上,张国军的看法也是广大科研平台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共识。广东西安交大研究院负责人邹建华说:“高校、科研机构和市场不能够硬性对接,一是企业不了解我们的高校体系,高校也不了解企业的运作思路;二是企业最急需的短期技术改造和产业应用不是高校的长处和优势所在,传统体制的惯性又严重束缚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其花大力气将两者捏在一起,不如让新兴科研机构发挥作用。”

     

        三大趋势孕育“研发产业”广阔未来

     

        较为成功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普遍具有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三大共性发展趋势,而这也为传统高校和科研院所跳出市场化门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实体化——作为目前运作比较成熟、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突出的代表性新型研发机构,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学所、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都拥有一支600人以上的独立科研力量,其中80%以上人员都来自市场招聘,可以组成数个甚至数十个团队与企业进行对接。

     

        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缺乏独立团队的新型研发平台则发展相对缓慢。一所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坦承,该院一直未能形成研发队伍,主要依靠将企业需求带回学校本部对接,“只能收取微薄的服务费,发展十分缓慢”。

     

        资本化——在全面对接资本市场的基础上主动“断奶”,通过“投资公司+孵化器”方式推动研发项目可持续发展,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深圳清华研究院院长嵇世山说,作为新型研发平台,该院的突出特点就是一开始就没有“皇粮”,而是形成了一整套技术股权投资体系来孕育孵化技术项目,“迄今为止我们一共孵化企业超过1500家,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研究院拥有股权的企业超过150家”。

     

        国际化——研发资源和研发人才配置国际化程度较高,主动惠及国际创新资源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这一点在电子信息、半导体、新材料等国际竞争较为激烈的关键性领域更为突出。

     

        扬州市科技局局长杨蓉说,仅该市启动的科技合作平台就先后与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开放的国际科研合作格局。

     

        展望未来,张国军、纪红兵等认为,随着科技要素在工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性持续提高,科研本身已经成为示范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引擎,未来以这些新型研发平台为基础,结合企业研发中心和传统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创新科技供应体系,将是我国科技体制转变的重要方向。

     

        (据新华社广州6月12日电 记者:王攀、程群;参与采写:陈钢、蔡玉高、何宗渝、周琳、高皓亮、李峥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