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深情的守望 执着的追寻

    ——评《逐梦——湘西扶贫纪事》

    作者:龚爱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0日 13版)

        湘西这片土地的神秘、美丽,湘西人的淳朴、善良,从以沈从文、黄永玉等为代表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在文学创造和想象的天空里,让我获得过形象的认知和思考的升华,也对湘西生发出深厚的感情。但偏远的地理位置、多灾多难的历史、积贫积弱的生活,注定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要背负更多的苦难和疼痛。直面、书写这些苦痛,不正是作家该担负的使命吗?挖掘、发现这片土地上的变化,不也是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种体认吗?

        湘西苗族女作家龙宁英,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

        在中国,扶贫是一项规模宏大时间漫长的伟大工程,它体现了一个政党和政府让全民共同走向富裕的理想,而在湘西,这条理想之路又走得格外漫长和艰难。历时一年半的走访写作,那些曾经熟悉的贫困现状、贫困者的精神面貌,时刻撞击着龙宁英敏锐的心灵,从不同的维度引发她的思考,进而激发她的创作灵感。创作期间,龙宁英时常就框架、选材征求我的意见,湖南省作协也想方设法为她顺利采访、安心书写创造条件。正因为这样,展开《逐梦——湘西扶贫纪事》的阅读,我的内心就有了一种超乎往常的亲切感。

        作者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历过新中国最贫穷的岁月;见证过湘西由贫困到温饱,逐步小富的历史变迁;亲身经历过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亲自响应并参与过党和政府在湘西的各种脱贫运动和思潮;能从两极分化、贫富比率以及脱贫人口等各种数据的升降变化,体验出“春江水暖鸭先知”式的切肤之情。这对一个采访不深入、情感不充沛的外地作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加之作者文化底蕴深厚,对苗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移居山林的历史,有着较为清晰的史学理念。《逐梦——湘西扶贫纪事》可谓是一部历史感、真实性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的报告文学精品力作。

        从结构上讲,《逐梦——湘西扶贫纪事》视野开阔,脉络清晰,剪裁得当。从“梦里歌谣”“情暖武陵”到“决战决胜”,全书以时间为序,以史为鉴,以扶贫重大行动为节点,构成了一幅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深度和广度的恢宏画卷。“梦里歌谣”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湘西少数民族的求生存求和平求富裕的梦想完全被三座大山给碾压了。尽管有个别仁人志士想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湘西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几乎都无功而返。“情暖武陵”写得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本世纪最初十年的湘西人民在党和政府带领下波澜壮阔的扶贫史诗。这其中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酣畅淋漓,又有漩涡暗礁的艰难险阻,同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建设一样,扶贫工作也毫无经验可寻,只能一步一步寻找属于湘西人民自己的路。尽管扶贫之路曲折艰辛,但各级党和政府从来都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走下去。“决战决胜”是全书重点,书写了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先提出“精准扶贫”后,湘西,湖南,全国,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担当,向着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吹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这三部分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对比强烈,舒缓有度,以小见大,寓意深刻。全书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史识交融,既有精神上的“六龙回日之高标”,又有情节上的“冲波逆折之回川”。

        作为一个曾以散文创作获过湖南文学艺术奖的作家,龙宁英心思细腻,文笔优美,再加上她带有少数民族特有的记忆和密码,使得她的文字散发着一种异样的美感。这使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逐梦——湘西扶贫纪事》一书,虽以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出现,但显得文气浩沛,感情细腻,哲思深幽。同时,《逐梦——湘西扶贫纪事》与其说是一部报告文学,不如说是一部抒写家乡风物的美丽诗篇,在尽情展现各级政府和各个领域扶贫志士感人肺腑的优秀事迹的同时,也描绘了大湘西优美的风光,以及苗族、土家族人们特有的风俗人情和心理惯性,既可当作陶冶情操的散文来品赏,又可作为人类学来研究。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女性散文家,在这部书中,她也不是一味地感性,一味地细腻,一味地重复表象,她的文字理性、粗犷,还有发人深省的哲思。凭借这部书,她超越了女性写作的范畴,构筑出一部非同寻常的《逐梦——湘西扶贫纪事》之书。

        《逐梦——湘西扶贫纪事》是一部精神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的报告文学作品。它的问世,对湘西扶贫事业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既是功勋的总结,可以告慰千万扶贫志士;又是经验的归纳,可以启迪后来的扶贫建设者们;还是教训的提点,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开启崭新的未来。

        (作者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