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7日 星期五

    多与母猴面对面幼猴更具社会性

    作者:柯济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7日 10版)

        【新发现】

     

        在人类演化的研究中,科学家常常“求助”于人类的灵长类近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最近对普通猕猴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从母亲那里获得更多面对面互动的幼年普通猕猴,长大后会具有更高的社会性。这说明,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幼年期的经历对于社会行为有持续的影响。这一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上。

     

        照顾幼儿的人和幼儿之间的面对面互动被认为是人类早期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机理之一,研究幼年期猴子的社会性行为发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的行为发展。普通猕猴与人类有着类似的养育孩子的行为,因此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轨迹也很类似,研究它们有助于帮助人类了解自己。

     

        研究团队观察了住在宽敞开放围栏中的普通猕猴群,并用互相凝视和间歇性咂嘴等指标来测量母亲与猕猴幼儿之间的沟通。他们发现,出生的第一个月从母亲那里获得更多面对面互动的幼年猕猴,在两个月大和五个月大时展现出更多的社会性互动,比如更容易和其他猴子玩耍、与同类距离更近、有更多互相清理的行为等。这说明,母亲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对幼猴的社会化发展有长久的益处。

     

        研究者还进行了一项独立实验,观察了48只幼年时由人类照顾的猴子。这些猴子被分成多组,有些组只得到照顾但没有更多与养育者的互动,有些组得到了养育者更多面对面的互动。结果也发现,与养育者有面对面互动的猴子在两个月大时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性兴趣。

     

        (柯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