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
“媒体人要有时代担当,要肩负起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责任。”曾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台长的媒体人胡占凡,在工作中历经广播、报纸、电视三次转变,但不变的是他的责任与担当。
“我17岁进入木兰县广播站工作,是被分配过去的。”1970年,胡占凡中学毕业,由于在中学时期负责学校广播工作,普通话好、朗读好,被分配到木兰县广播站担任记者、播音员。“那个年代都以当工人为荣,当时同学们都争着去工厂,对广播站的工作并不是很感兴趣。”相比之下,胡占凡被分配到广播站却显得格外高兴,“因为我确实喜欢新闻工作”。
1983年,胡占凡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学习新闻专业知识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毕业后,他经过不懈地努力,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
“我的工作环境变化很大,但其实工作的核心并没有变。”胡占凡的“不变”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新闻规律不变,二是责任担当不变。
“从新闻规律上来说,媒体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人民提供信息。”在胡占凡看来,广播、报纸、电视三种媒体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只要抓住其中的特点,就能做好新闻工作。“广播方便快捷,要注重时效;报纸周期较长,要做深度;电视的特点是视觉冲击,要结合视觉特点做出特色。” 在具体的工作中,胡占凡将媒体的特色与具体的新闻活动相结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人民愿意看的新闻”。
“作为一个媒体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胡占凡看来,媒体人的责任担当有两方面,一是要“有定力”,二是要“有追求”。胡占凡认为,媒体人的定力包括政治定力和职业定力。政治定力是媒体人在越来越复杂的信息环境里能够完成政治任务的能力。职业定力则要求媒体人肩负社会责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对广大受众负责。“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媒体人政治定力和职业定力显得更加重要。”
“有追求”则是要求媒体人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新闻工作,媒体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要认真研究问题,研究新闻规律,研究新闻业务。胡占凡在自己的新闻工作中,也在一直践行这一点。在担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时,他最大的愿望是“把报纸做好,做出特色。”在具体的工作中,胡占凡仔细研究《光明日报》的读者定位与新闻特色,力求突出文化气息。为此开设了许多文化专版专栏,并进行版面和文字方面的改革。此外,胡占凡还提出新闻界自身也应该成为《光明日报》的报道对象。这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读者中获得了广泛认可。
退休后,胡占凡的生活依然与媒体相关,“干了一辈子媒体,想最后用相对宽松的时间,为媒体的未来多思考一下”。现在的胡占凡开始关注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关注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并从媒体实践出发,探讨媒体融合问题,为媒体发展建言献策。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个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
(光明网记者 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