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盛开在南疆沙漠中的团结之花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3日 10版)

        【点赞新风】

     

        只要一说起种植大芸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热勒乡拜西托格拉克村村民巴拉提·买吐送总是乐得合不拢嘴。自从承包了200亩红柳大芸,巴拉提·买吐送一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现在年收入已经达到35.8万元。

     

        “以前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现在不同了,在北大教授的帮助下,我们脱了贫致了富,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巴拉提·买吐送高兴地说。

     

        新疆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220天以上,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都非常恶劣。当地的民谣“和田人民苦,一天要吃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即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生动写照。

     

        全区总人口212万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2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6.4%。农业人口占85%以上,但耕地仅有326万亩,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只有3896元,这是一个典型的少边穷传统农业地区,区内各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于田、民丰、墨玉、皮山等县。由于缺乏生产条件,经济落后,闲置人口比例很高,长期以来社会很不稳定。

     

        而现在,在和田地区,像巴拉提·买吐送一样,靠种植肉苁蓉致富的故事比比皆是。近年来,和田地区依托沙漠资源大力发展管花肉苁蓉种植,沙里淘金,使农民在特色种植中增收致富。

     

        给和田地区各族群众带来致富希望的是一位汉族兄弟,他的名字叫屠鹏飞。

     

        1990年8月,屠鹏飞从中国药科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选择肉苁蓉作为其研究课题。

     

        肉苁蓉,俗称“大芸”,寄生在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的根部,是我国西部地区名贵中药材之一,被誉为“沙漠人参”和“药中珍品”。新疆和田地区是管花肉苁蓉的主产地。为了调查国产肉苁蓉属植物资源,1990年10月,屠鹏飞从乌鲁木齐乘坐公共汽车,经过5天半的颠簸到达和田。到达目的地后,屠鹏飞先通过和田地区医药公司了解管花肉苁蓉在和田的分布和主产地等情况,然后再经过大半天的车程来到管花肉苁蓉的主产地于田县。这是屠鹏飞第一次到和田调查肉苁蓉的资源情况,从此也将自己扎根在了和田。

     

        自1990年起,屠鹏飞每年都到和田进行肉苁蓉资源的调查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屠鹏飞发现管花肉苁蓉的野生资源远比当时《中国药典》收载的荒漠肉苁蓉的资源丰富,其寄主红柳也比荒漠肉苁蓉的寄主梭梭生长旺盛,易于种植。同时,研究发现管花肉苁蓉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荒漠肉苁蓉。很快,屠鹏飞意识到发展管花肉苁蓉的人工种植是解决中药肉苁蓉资源短缺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屠鹏飞真正下定决心扎根南疆的,不仅仅是当地适宜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的地理环境,更有他希望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改善和田地区生态环境的朴素心愿。针对南疆待业人口多、经济落后的特点,屠鹏飞积极联系企业参与到和田的经济建设中去,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解决就业问题。

     

        身为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屠鹏飞长期扎根南疆,不顾环境的恶劣,一年要飞上近十次。他带领科研团队进行了20多年的艰苦攻关,突破了肉苁蓉高产稳产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当地经济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在屠鹏飞的积极推动下,和田地区已在沙漠上种植红柳40多万亩,接种肉苁蓉30多万亩,从事肉苁蓉种植的农牧民达到1万多户,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达到数十万元。

     

        “维族农牧民有事干了,有经济收入了,生活条件改善了,社会就稳定、和谐了。能用我的知识和技术,为民族团结作些许贡献,我感到非常满足。”屠鹏飞深有感触地说。

     

        种植红柳、接种肉苁蓉,不仅治理了大片沙漠,形成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治理沙漠新模式,而且促进了农牧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南疆地区利用沙漠进行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到夏秋收获的季节,沙漠边缘那一片片红柳花海就如同盛开的团结之花,用它的绚烂,诉说着这样一个维汉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本报记者 殷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