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2日 星期日

    把最美的海景还给百姓

    ——辽宁锦州启动124公里海岸带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本报通讯员 宁旭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2日 02版)
    “天下奇观”笔架山天桥。(宁旭供图)

        拆除大笔架山岛违章建筑,清理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修复景观;拆除滨海公路沿线100米内违章建筑,清理岸滩废弃物和海面漂浮物;拆除世博园西侧小凌河支流内三条拦河半截大坝,恢复原状;启动大笔架山岛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从笔架山至孙家湾10公里海岸景观带……

        从今年年初开始,一场以“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为目标的沿海环境修复行动,在辽宁锦州124公里海岸带上铺开。锦州市委、市政府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9大工程、58项具体工作,把最好的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的海景还给老百姓。

        “浩瀚渤海湾,绝景笔架山。退潮通一路,潮涨走千帆。”锦州位于辽宁西南部,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大自然的神来一笔让海拔78.3米、面积1.2平方公里的笔架山插入海中,一条长1620米、宽约9米的海上通道将它与海岸连接起来,潮涨时隐于水下,潮落时露出海面,形成“天下奇观”。

        今年74岁的梁启俭是土生土长的锦州滨海新区人,世代以打鱼为生。他亲眼见证了这片海域的富饶和美丽,也见证了过度开发给这片最美海岸带来的伤害。过去,这片海域无审批、无利用、无确权、无缴费的“四无”乱象丛生,违规建设、未批先建的非法建筑林立,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非法排污行为禁而不绝,非法养殖、无证捕捞现象层出不穷。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的形象与脸面。海岸带专项整治就是要调动全市人民共同参与建设家园、美化家园,让广大市民生活在锦州有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让外地人心仪向往,愿意到锦州投资兴业。”在海岸带专项整治动员大会上,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说。

        整治非法用海、整治海岸环境、整治陆源污染、整治养殖秩序,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大凌河口湿地国家级海洋公园,实施海岸带绿色工程,从今年1月12日开始,124公里海岸带专项整治“九大工程”次第开工,全面铺开。

        锦州滨海新区位于全市海岸带专项整治最前沿,出台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规定对于违法用海一律依法处置,对于无证捕捞一律依法处理,对于违章建筑一律依法拆除;对于多年未开发、未使用的土地,一律依法收回。

        整治不是目的,目的是把最美的海岸线还给老百姓。为此,锦州边整治、边开发、边建设、边修复。截至目前,滨海新区海岸带整治已完成总任务量的65%。凌海市滨海公路两侧经营性商业用房拆违任务全部完成。滨海新区预计投入11.8亿元,重点打造笔架山东侧旅游综合体、渔人码头和白沙湾景观带,并建设从笔架山东侧至孙家湾的10公里海岸景观带。

        记者漫步在滨海公路凌海市八支路路口,昔日的违法建筑已经不见踪影,波光粼粼的海面与一株株绿树赏心悦目;在滨海新区白沙湾休闲景观带建设现场,轰鸣的挖掘机、穿梭的自卸车,正在加紧建设海岸美景,“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海岸带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本报通讯员 宁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