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6月10日电(记者周仕兴)“为人在世诚立身,致富还得靠人勤;俭养德来和为贵,两袖清风度人生。”广西合山市群众自编自唱的本土山歌,时下正成为当地的流行歌曲,一唱一和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入脑入心。
基层宣传干部以往喟叹,做群众思想宣传工作很难,“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近年来,广西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送进壮村苗寨,送到田间地头,融入百姓生活。
在革命老区百色市,分布在社区、村委、山间、船上的365个讲习所不定期开讲。60支讲习队500多名讲习员将总书记的话变成接地气的壮话、苗话、桂柳话,使群众一听就懂。在讲习所统一平台下,各县区自选动作频频出招,通过地方戏、嘹歌、快板、小品等形式,把理论演绎成形象生动的故事,使群众一看就明。通过“先进理论+农业技术+产业培训”,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群众“润脑袋”带动“富口袋”,争相脱掉“贫穷帽”。
在广西,大榕树是“镇村之宝”,几乎所有民族村落,村民们都喜欢聚在大榕树下休闲、议事。崇左市借此创设村级“大榕树课堂”,组织编写《小山歌·大理论》,让“山歌王”用方言俚语到课堂巡唱,请“土专家”“田秀才”传经送宝,用小角度讲清大道理,以身边事讲实硬道理。“群众需要什么,就现场解决什么。”崇左市委书记刘有明说,“大榕树课堂”已成为基层矛盾的“调节器”、落实政策的“承接器”、农业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农民创业的“孵化器”。
每天早中晚,来宾市700余个村屯的“理论小广播”都会如约开播,及时传递中央精神、国家政策,或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抗旱防汛信息,或讲述一些致富故事。“尽管实现了电视‘村村通’,但广播还是最贴近农民的平台。”武宣县黄茆镇上额村党支部书记郭以录说,“理论小广播”已成为基层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佐餐”。
桂林市的“理论小广场”,柳州市的“百姓大舞台”,钦州市的“渔家讲坛”,贺州市的“道德讲堂”……全区14个地市纷纷以各具特色的方式“点对点”将理论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而自治区层面精心打造的“空中课堂”则通过“点对面”实现八桂大地全覆盖。
2012年,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一部署下,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开设《说事论理》节目、广西电视台开设《凡事说理》节目,邀请专家、群众到直播间“拉家常”,以“小切口”聊聊“大民生”,用“百姓话”唠唠“大理论”,深受各界喜爱。
“这些宣讲方式植根乡土,喻理于事,深入浅出,形式好,导向正,有创新。这也启示我们,理论宣讲只有‘接地气’才能‘冒热气’‘有人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道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