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春燕)“珠水阔,珠溪连,珠村人仔会扒船,扒得快好世界,米便仔女又快大。”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村龙舟活动活跃,这首传唱百年的童谣最能体现。在1958年举行的珠江龙舟赛上,珠村连胜两村,最后一句改为:“扒得快好世界,斗完珠江(村)斗石牌(村)。”珠村村民、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14岁开始执桨划扒船,如今已有35个年头。每到端午节前后,总有很多中外媒体要采访他,记者费尽周折大打朋友牌,终于找到他。他唱着这首童谣强调说,一定要用粤语才能押韵,唱出珠村的民俗味。
“阿姨姨,嫁车陂,又有龙船又有戏,又有蚬沙涮大髀(大腿),又有蚬汤浸(泡)饭微(剩饭),唔嫁车陂等几时。”这首流传一百多年的童谣,还在天河车陂村传唱。潘剑明说,龙舟赛是广州人过端午最大的活动项目,广州人称“扒龙船”。“乌龙公”是珠村的老龙王,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村里最有气势的一条传统龙船,一般龙船为36米至38米,扒仔一般是60人至70人,而乌龙公长43米,扒仔80人,被当地村民自豪地称赞为:“珠村有条乌龙公,敲响锣鼓快过风!”“这么多年,乌龙公不断修修补补,已经无法再下水。现在扒的乌龙公,取自当年的老龙的龙骨,把它作为乌龙公的延续与传承。”
在珠村,扒龙船是“纯爷们儿”的头等大事。潘剑明说得兴起,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拎去卖。卖得几个钱,留番过新年!”“6月5日珠村龙船招景,来自珠三角兄弟村、老表村的60多条龙舟齐聚深涌,百舸争流、锣鼓喧天,河涌两侧人头涌动。”潘剑明说,如今不少龙船传统习俗被破坏,有些民俗规矩还是得坚持。“比如以前绝对不允许穿鞋上船,现在穿鞋的大有人在。20世纪30年代前,在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后便可将上一年端午节后藏在河涌泥底下的龙船起出,俗谚谓‘四月八,龙船透底挖’。但现在有的地方未到农历四月初八就起龙船了。”潘剑明说,龙船出外要记住珠江水的潮汐水位:“五月初一茶,初二饭,初三初四起大晏!”即初一的潮水吃早茶的时候就涨了,初二靠近午饭都没问题,初三午后也可以扒龙船。
记者看到,在中山大道中深涌路旁,珠村建立了广州首个以龙船文化为主题的河岸亲水公园,醒目的龙船桨“中流击水”雕塑,诉说着南国水乡珠村与龙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