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0日 星期五

    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成效

    作者:刘彦随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0日 06版)

        【科技随笔】

     

        日前,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在中国科学院启动。这次的评估工作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33个调查工作组,从5月15日至7月10日,近2000名科研人员集中调研中西部贫困县113个、贫困村600个、贫困户和脱贫户共2万户。本期科技随笔,我们邀请正在调研路上的评估专家组组长刘彦随研究员撰文谈谈“调研初体验”。

     

        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推进扶贫开发战略,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模式,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按照国内贫困线标准测算,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 30.7%减少至2015年的5.7%。但2015年底仍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啃的“硬骨头”。针对新时期农村贫困区域分异、贫困群体分化状况,我国创新性提出和实施精准扶贫重大战略,并将精准化贯穿于扶贫、脱贫工作的全过程。

     

        农村贫困化是一个复杂的区域问题,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资源开发、产业发展、金融扶持、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各级党组织、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等多个主体。因而,精准扶贫唯有接地气、补短板,形成内生力、聚合力,才能推进形成优势互补、内外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把精准脱贫责任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接地气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顺乎人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坚持脚踏实地、立足农村实际,做到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讲实效,这是确保扶贫开发“精准化”的重要前提。特别应针对农村贫困化的诸多现实难题,找穷根、堵漏洞、补短板,分区分类,科学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重大战略。

     

        扶贫“短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集”,它既体现在贫困地区各项经济与社会指标排位的居后,也表现为基础设施保障与产业发展的落后,还有思想观念与机制制度建设的滞后。中国农村贫困类型多、区域差异大、城镇带动弱,不同地区适宜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亟须深入研究、审慎决策,依靠科学体系、实事求是讲成效。农村科技创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农业种养加技术、农村新能源技术、土地整治技术等创新与推广,当成为培育精准脱贫内生机制的主要抓手。

     

        我们团队在河北省阜平等国家级贫困县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做法。比如,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采取发展到户、股份合作、园区示范、土地整治、金融保险、家庭手工业等项目予以扶持;对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实施“雨露计划”、职业培训转移劳动力,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对大山区不宜居住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分类型进行补助;对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这只是一个例证。从中科院主持完成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任务,以及正在进行的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调查来看,各级政府普遍重视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总结精准脱贫新方略,因地因人制宜、因村因户帮扶、因贫因类施策,已成为一些地区加快培育精准扶贫与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也是健全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良性机制的有效途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