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光明日报作品再次结缘高考语文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玙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8日 05版)

        本报北京6月7日电(记者赵玙)在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中,发表在2012年8月3日《光明文化周末·文荟》专题版上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成为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的文本材料,分值分别为24分和50分。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应光明日报《文荟》副刊之约撰写的散文。文章讲述了他初识老腔受到震撼,之后把这关中珍宝介绍到北京人艺,目睹它登上北京中山音乐堂,甚至走向国际舞台的故事。文章极具感染力,刊出后反响强烈,引发了人们对老腔这一民间艺术的关注。原文近6000字,今年的北京语文高考试卷截取了其中2000余字作为阅读题材料。在“二选一”的作文题中,该文再次成为命题内容,要求考生“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两部分考题的分值合计74分。

        2012年,时任《光明文化周末·文荟》原统筹韩小蕙观看电影《白鹿原》后,被其中的老腔戏震撼,随即向陈忠实约稿,请他为光明日报《文荟》副刊撰写一篇“老腔”,即后来的《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今年4月,陈忠实病逝,韩小蕙在《大观》版上发表了散文《陈忠实为我们改稿》,回忆了《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的约稿和编辑过程,不仅引发了人们对陈忠实的怀念,也让陈忠实的这篇佳作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文学评论家李炳银说:“选择这篇文章作为高考试题,体现了命题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尤其在当下讲时尚、追潮流的社会环境中,特别需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认为,从现代文阅读文本引出作文题是个很好的命题方式,将语文中的两大重要内容——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此次《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一文涉及的分值达到74分,可谓占据了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他说:“语文高考试卷的选文均为优中选优,须文质兼美,内容新鲜、有特点,且便于出题,《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即为一个很好的范例。”

        事实上,不仅光明日报刊登的作品是高考试卷常选素材,光明日报记者撰写的作品也多次和高考试卷结缘。光明日报记者彭程就有两篇作品——《头脑中的旅行》和《尺度》,分别成为2015年湖北省高考、2009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素材。

        此外,1985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都还记得,该年语文试卷的作文试题,就是要求考生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反映情况的信,题目具体如下: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等为借口,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