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3日 星期五

    《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要求到2020年,我国消费品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

    中国消费品:看品质,也看“气质”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陈恒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3日 07版)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消费工业品如何补上短板,由大变强,迈向既有品质、又有气质的中高端?

     

    消费崛起呼吁供给升级

     

        数据显示,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4%,而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上升到了84.7%。“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第一拉动力地位进一步稳固,消费引领型发展模式确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今年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开局之年,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品质消费特征凸显,品牌消费开始崛起。

     

        然而,从供给端看,目前我国消费品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去国外抢购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日用品,让“中国制造”陷入尴尬境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游超过1.2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购买的商品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指出,随着国际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优势减弱,我国消费品工业产业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结构、品质质量、品牌培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部分消费流向境外,反映出我国消费品工业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问题。

     

    品牌“短板”亟须补齐

     

        目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的时期,居民消费正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享受型、小康型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的粗放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细消费转变。

     

        专家表示,部分消费外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消费品的品牌相比国外产品还处于弱势;国内一些消费品品质好,甚至有大量国外人士到中国扫货,但我国消费者并不认同。因此,推进消费品工业由大变强,品牌“短板”亟须补齐。

     

        “纺织工业最大的‘短板’就是品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表示,我国纺织企业出口量大,但多数以贴牌产品为主,今后要把消费需求与文化结合起来,加大与世界知名服装团体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自主服装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也表示,要努力提高品牌竞争力,推动家电、造纸、皮革、塑料、洗涤等多行业制定和完善技术路线图、品牌发展质量提升规划。

     

    分业施策“差异视之”

     

        消费品工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行业差异化大,非公有制企业占绝大多数,产品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消费者对消费品品种、品质和品牌要求高。

     

        工信部表示,解决消费品“三品”方面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增加有效供给。冯飞指出,必须把改善消费品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和长期措施,主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能力,积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能力,增强供给结构变化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意见》也提出,抓住制约消费品工业提质增效、创造品牌、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支持企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然而,改善消费品供给,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应结合消费品工业的特点“差异化视之”。工信部提出,要通过分业施策来实施“三品”战略。

     

        为此,工信部正在开展重点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家电行业智能制造联盟,促进智能可穿戴消费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在铅蓄电池、造纸等行业,加强准入管理,推进绿色制造;在服装、制鞋行业推行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推进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建设,加快盐业体制改革,支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开展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等。

     

    抓住营商环境“牛鼻子”

     

        “目前,大量的消费需求在海外实现,其实很多在海外买到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这说明问题并不在于我国的制造,而是在于消费品市场环境。”冯飞表示。

     

        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消费品行业,“政府之手”该如何做呢?《意见》提出,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完善消费品伤害监测制度,加大线上线下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推动建立健全消费品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等法律制度。

     

        对此,冯飞表示,政府要做的就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让消费反过来影响产品供给,要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工信部今年将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2016专项行动,大力宣传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开展国际对标和品质对比活动,组织行业协会编制《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建设消费品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实验室,推进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建设,为消费品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本报记者 刘坤 陈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