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项旨在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的“手拉手”活动,在石家庄市悄然“生根发芽”。1994年,全国少工委将“手拉手”活动纳入“跨世纪雏鹰计划”。从此,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由石家庄走向全国。30年来,“手拉手”互助活动不断创新发展,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手拉手 阳光雨露30年
30年前,一个名叫刘玉玲的11岁少先队员从农村来到了城市,生活的变化让她感受到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她决定为农村的小朋友做点儿什么。
就在1986年的“六一”儿童节前,由她执笔,石家庄市八一小学、合作路小学、东里小学联合在《中国少年报》发出倡议:“和老区小朋友共享节日的欢乐。”倡议发出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八一小学与井陉县胡家滩小学结成“手拉手”对子,引领少先队员在活动中认识国情、民情。东里小学与井陉县杜家庄乡雁过口小学结成姐妹学校,捐赠学习用品,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合作路小学大队部组织了“忘不了这片土地”活动,与西柏坡小学结下深厚友谊,与山里的小伙伴坚持书信来往至今。
“手拉手”活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1993年,由全国各地小朋友用压岁钱援建的全国第一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在西柏坡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1994年年初,石家庄在城乡中小学生中开展“赠书交友”的活动,仅仅一个多月,市城区170多所中小学捐书人数就达到16万,赠书100万册,一辆辆大卡车把承载着满满爱心的图书送入巍巍太行山中,20万名山区小朋友开始有了自己的课外书。
“手拉手”活动似一棵幼苗,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1994年,全国少工委将“手拉手”活动纳入“跨世纪雏鹰计划”。石家庄市元北路小学少先队员,现维明路小学教师冯溪和来自元氏县大陈庄小学的手拉手伙伴耿雪玲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时至今日,已成家立业的两位伙伴将“手拉手”扩展到了各自的家庭,工作上、生活上常常互帮互助,相互激励,成为一生的好伙伴。
1996年,“手拉手”活动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是和平时期孩子的活动写进党的决议的第一例,开了少先队历史的先河。
手拉手 创新发展30年
三十年,风华流转。石家庄“手拉手”活动紧贴时代需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服务、学会负责、学会奉献、学会感恩……“手拉手”活动为不同环境、不同地区的少年儿童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手拉手”活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近日,石家庄市雷锋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飞越雪山的哈达。这个礼物来自雷锋小学的手拉手学校——西藏孔繁森小学。在一期辅导员培训班上,石家庄雷锋小学辅导员杜涓涓结识了西藏孔繁森小学的辅导员春晓,于是,开启了两所学校的手拉手友谊。得知孔繁森小学少先队文化建设比较薄弱,雷锋小学开展“千里送队旗”活动,通过爱心义卖,将善款3100元钱购置了队刊、队旗、鼓号、课外读物等,还将鼓号队排演等队文化课件送给孔繁森小学。孔繁森小学的孩子们收到礼物非常高兴,在哈达上签名,感谢雷锋小学的小伙伴,这条洁白的哈达跨越雪山传递了孩子间的情谊。
如今,“手拉手”活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关注留守少年儿童、困境儿童。石家庄赵县杨家郭小学有许多留守儿童,石家庄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与他们结成了对子。为了让留守小伙伴感到温暖,孩子们建立了“红领巾留守儿童理事会”,小理事们每月组织留守伙伴集体过生日,每周和他们到心灵家园说悄悄话。
针对留守儿童感情缺失,团市委将手拉手发展到家庭手拉手,与赞皇、平山、行唐、灵寿4个贫困县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子,手拉手志愿家庭精准帮扶,通过“体验农村,拉近你我”“感受城市,快乐你我”“互通信件,相伴你我”“志愿服务,成长你我”“汇报表演,展示你我”等系列活动,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手拉手小伙伴间传播。
历经30年,少先队“手拉手”活动以特有的吸引力,引导少年儿童走出自我,关心他人,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甘露滋润了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手拉手”活动仿佛一棵常青树,它在不断地生根、成长、开花、结果中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