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普商仓储、江苏北人机器人、康宁杰瑞、同程网等一批新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工开业。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2年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现如今正着手建设“全球产业创新园区”和“国际商务宜居新城”,一个全面深度创新驱动的生态圈在此诞生、壮大。
制度供给精准发力
“这个药物的专利已经转让给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这也是我国首个生物制药专利转让,转让费几十亿美元。”在苏州工业园区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德超指着一瓶标有“IBI308”的药物对记者说。而在去年,成立不过5年的信达生物,依托中新合作的开放平台,签下了两个国际大单:2015年3月,信达生物与美国礼来签约潜在金额达140亿元的合作大单;当年10月,信达与礼来再度达成三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礼来将向信达生物支付总金额超65亿元。目前,俞德超和他的创新团队正建立起一条包括10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将信达生物打造成苏州的“创新地标”。
“依托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以开放引领创新,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这是国家赋予苏州工业园区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一大批像信达生物这样的企业能不断创新发展的关键。”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说。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苏州工业园区推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及“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设立全国规模最大的600亿元国创母基金、全国首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全国首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总规模1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以及总规模达6亿元的创投引导基金等一揽子创新举措,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保姆式服务。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又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行动方案》,要让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引擎。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云计算已成为园区的三大新兴产业,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2015年实现产值941.3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省第一,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居全国开发区首位。
产、城、人融合共生
“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金鸡湖创业长廊。”沿着金鸡湖创业长廊从湖东到湖西,启点咖啡、蒲公英、创客邦等30多家创新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2010年7月,在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工作8年之久的陈敏华,辞去工作,带着他的4人核心研发团队回国,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创办了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选地方真的非常重要。”陈敏华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苏州工业园区,“园区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而且政府的人才服务覆盖创业的各个阶段,针对性强,减少了企业走弯路的可能。”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童友之说:“在这里喝一杯咖啡的工夫就有可能谈成千万元项目。”目前,已有135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在此创新创业,6000多名海外归国人才创办600多家高新科技企业,国内氮化镓领域的所有“千人计划”专家全部集聚在苏州工业园区。依靠人才的“共振效应”,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生物技术、纳米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了一批自主创新型领军企业崛起。苏州工业园区科技进步考核连续八年排名江苏省、苏州市第一,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连续六年全省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平告诉记者,产业、城市和人才良性互动、共生共融,是“园区经验”的重要内涵。20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因环境因素而被一票否决的项目有300多个,涉及投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
王翔表示,“十三五”期间,苏州工业园区将坚持“开放、创新”战略,力促产城人深度融合,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苏州、江苏乃至全国提供发展经验。而这也正是外界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期待——打造中国开发区的升级版,引领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