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第四次全体院士会议6月1日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白春礼在此间表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改革过程中,经过广泛调研,凝聚共识,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说:“实践证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确、思路清晰、举措有效、效果明显。”据悉,“十三五”期间,相关制度还将不断完善。
此次是2014年院士制度改革后举行的第一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据白春礼介绍,中科院院士制度改革的过程中,201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修订形成了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
“院士章程为基础的制度体系是院士制度改革落实的关键。”白春礼介绍说,在院士章程的修订过程中,学部专门成立了由13位院士组成的章程修订研究工作组,“他们对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进行了反复研究讨论,对章程修订稿的每一句表述都进行了仔细推敲”。
此后,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为基础,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为重点,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组织修订和新制定12份配套或相关的制度文件,目前已形成涵盖院士增选、学部工作等主要内容,更加完善的学部制度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修订是院士制度改革中的重点。按照2014年修订后的细则,中科院院士推荐渠道缩减为院士推荐和中国科协推荐两条,建立了新兴交叉学科和国防与国家安全候选人特别推荐机制,并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新举措。2015年的院士增选就是按照新细则进行的,新选举产生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2名外籍院士,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3.9岁,60岁以下占89%。
有院士提出,为了进一步减少院士增选中的非学术干扰,希望能够实现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单一渠道推荐”,并希望能够基本实现院士增选制度定型化。这一建议或许将成为我国逐步推进院士制度改革的一个备选方向。
白春礼表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已经研究编制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十三五”工作规划纲要》,在院士队伍的建设上,“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学部将加强对院士增选工作的统筹领导,保持院士队伍的适度规模,重视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优化院士队伍的学科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完善院士候选人特别推荐机制。
(本报北京6月1日电 本报记者 齐芳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