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国家艺术基金日前启动了首次滚动资助项目“两改两演”专家诊治行动。从2014年首批资助的81部舞台作品中优选出8部作品,进行滚动资助,从资金和专家资源两方面有组织地支持其进行修改和提升。
以笔者的观察,国家艺术基金这种既送银子又出方子的行动,客观上从国家的引导机制上,创造了一个让创作主体自加压力、修改提升、精益求精的氛围和良机。客观条件只有内化为创作主体的自觉行动,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可就在近期的专家“会诊”中,出现了一些浮躁的场景:一些主创听不进意见,一些院团觉得“会诊”就是走个形式,还有一些主创重视专家的评价却不怎么在意观众的意见。在此,笔者要跟有关主创和院团提个醒:不仅创作中要用心,对作品进行打磨更要用心。
先说“真心”。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81部作品,本来就是专家们从400多部作品中淘出来的“宝贝”。从81部中再行甄别精选出的8部作品更是优秀作品。比如,《探亲公寓》是唯一的一部当代题材戏,《徽商传奇》是唯一的一部话剧。无论就艺术含量而言,还是就观演效果而言,这些作品技压群芳,更胜一筹,实属难能可贵。紧接着的问题是,既然这些作品都是“优秀中的优秀”,还有必要锲而不舍,向上攀登吗?须知,攀登“高峰”不是坐缆车游山,轻松愉快,无限风光,而是放下辎重,带上干粮,一锤一钎,开拓前行。越是优秀的作品,它走的道路越是前无古人,其修改提升就越是孤独和艰险。在攀“高峰”的途中,我们的创作主体会不会彷徨观望、“望峰息心”呢?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剧作家欧阳逸冰说:“主创人员对自己的每一次宽容,都是对观众的得罪!”不宽容就是要胸怀时代、不负人民,就是要志存高远、心在山巅,就是要实心实意发起一次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冲锋!
再说“虚心”。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许多作品的创作,都善于筑巢引凤,搬兵借将,这实际上是打破壁垒,以创作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配置人才资源,其成效有目共睹。但是,一些院团不惜重金聘请名导名演、名编剧,滋生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产生了自大甚至自恋的情绪,观众的意见不愿意听,专家的建议听不进去,总觉得别人是外行,还是自己的想法对。“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再高明的创作者,如果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最终只会走进思维的桎梏,更遑论从“高原”登上“高峰”。
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舞台艺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作为综合艺术,需要编剧、导演、演员、音乐、灯光、舞美等各种艺术家的通力协作,哪一方面存在短板,都直接影响整个演出的水准。第二,就是舞台演出纯粹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既需要平时的不断积累完善,更需要每一场即兴发挥,演出水平的提升永远在路上。这两个特点更决定了,在作品创作和修改中,必须发扬艺术民主,任何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或者独断作风都会挤压艺术提升的空间。《白毛女》之所以被称为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就是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众人之力的结果。
最后说“耐心”。艺术创作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舞台艺术尤其如此。一场戏演下来,台词是否精当,情节是否自然,冲突是否到位,角色是否饱满,音乐是否纯粹,舞美是否适宜,灯光是否及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引起不同观众的不同体验,即使是学养深厚的专家,功力深厚的艺术家,对同样一部戏往往也会产生观点上的分歧。比如,针对《探亲公寓》的专家会诊,有人认为该剧应进一步提炼主题,增加厚重感,有的专家就认为这部戏的优长就是描写人性温暖,不必承担过重的思想包袱。话剧《徽商传奇》,有的专家认为这是一部喜剧,有的专家认为这应该是正剧,还有的专家认为这出戏本质上具有悲剧的特点。如此种种的纷纭意见,会伴随着修改提升的全部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未必不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创作主体没有耐心倾听不同意见,不能认真剖析不同逻辑,就难以做出正确抉择,也就谈不上真正良性的修改和提升。
在人类千姿百态的文化创造中,艺术以其纯粹性和超越性,占据了文化的核心位置。舞台艺术生产,需要多领域各层次的人员参与,需要充分广泛的资源配置,需要真心、虚心、耐心地汇集众智,在不断表演不断修改中反复打磨,“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才能一步步从“高原”接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