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享有“岭海名邦”的美誉。在潮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潮州共登记1345处不可移动文物。如今,多处富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却在保护上面临尴尬局面。
历史文物沦为出租屋
在潮州打工近20年的湖北籍男子刘绍付,在潮州彩塘镇宏安三村的一处祠堂内租住已有10余年。如果不是许雪秋后人许健的出现,刘绍付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他所租住的房子,就是被后世誉为“潮汕民国第一人”、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许雪秋的故居。
许雪秋是最早一批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的潮籍华侨。许雪秋故居是当时许雪秋与革命志士的联络点。记者看到,许雪秋故居是一座潮汕传统的名叫“中宪第”的老宅子,坐北向南,门楼镶嵌精致的石雕、木雕装饰,通面宽20多米,彰显了故主的显赫家世。但是,推开两面实木大门,屋内被简陋的隔板隔成了简易出租屋,主厅8面雕花木门破损严重,租户架起竹竿晾衣。主厅屋顶十来根篮球般粗的横梁被锯去多根,仅存7根支撑着这座大宅。当地人称,这是过去村里人经济困难时,为换粮食锯掉的。据许健介绍,这座宅子在土改时期分给村里数十户人家,后来落实侨房归还政策,宅子却一直没有归还许氏后人。
距许雪秋故居3公里的潮州市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熙公祠。该公祠为华侨陈旭年于1870年开始修建,整座建筑为潮汕特色的“驷马拖车”建筑样式,这座历时14年竣工的建筑以其高超的石雕艺术驰名,有着“粤东陈家祠”的美誉。在潮汕地区流传“一条牛索气死三个师父”的典故,就出自于从熙公祠的镂空石雕牛索。目前,从熙公祠由于经费短缺,只能由村里治安队和老人全天候轮流值守防盗。
潮州文物保护面临尴尬
据许健介绍,曾祖父许雪秋从小随父亲前往南洋经商,本可安享荣华富贵。但他毅然投身革命,不仅散尽了巨额家财,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祖父及其事迹逐渐被遗忘,年轻一代几乎不知这样一位烈士。”许健感叹道。而与许雪秋故居的破旧截然不同,饶平县当年黄冈起义的秘密会所近年已建成纪念馆,并被列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健表示,许雪秋故居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加以保护,他也愿意将保存的许雪秋的遗物、文字图片材料拿出来,宣传华侨爱国事迹。
在从熙公祠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独自看守着这个文保单位。他告诉记者,10年前,从熙公祠入选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挂牌就遭洗劫,门楼横梁两块长达1米的双面镂空石雕被盗。后来警方追回时,石雕已被切割成数块,现藏于潮州市博物馆。老人表示,更早之前,从熙公祠遭逢过一次劫难,被盗走大量金漆木雕。
许雪秋故居由于产权并不在许雪秋的后代手中,就算许健要为其“上保”,仍困难重重。潮州市文物旅游局文物科张东阳介绍,文物保护分层设级,从国家级、省级到市级,都有不同的保护标准。在潮州,未“上保”的不可移动文物,需要由所属的区县一级向市文物部门申报,才能参评市级文物保护单护。张东阳称,不少文物因产权分属多人,“上保”无法达成一致。
“国保”尚待修缮
“许雪秋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值得世代传承。能培养村民的爱乡爱国道德情操,传递正能量。”宏安村村干部许瑞林说,为让村民对许雪秋有更多了解,宏安村多名村民主动带头,自发宣传许雪秋的事迹。一些热心的村民还成立许雪秋研究会,并计划对故居进行修建。
在潮安区建设局及公路局有关部门的批准下,村民在潮汕路彩塘路段一路旁设立“许雪秋故里(宏安)”的路牌,还建立了关于许雪秋的资料收集室,以及介绍许雪秋事迹的宣传栏。许瑞林说,宣传栏的对面就是宏安小学,当时设立在此也就是为了方便小学生观看学习。
与此同时,从熙公祠迎来“重生”的机会。潮州市文物管理部门向省、国家文物局提出修缮工程的立项,已经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复。由于施工难度大,2006年被盗的国宝级石雕在追回后一直雪藏于博物馆里,这次也将一并恢复归位。
2006年11月,从熙公祠正门石梁上的两块巧夺天工的镂空石雕被盗。据专家介绍,这两块石雕系潮汕地区清代石雕中的艺术精品,双面镂空,雕有梅、竹、菊等植物和一些姿态各异的鸟构成了“喜鹊登梅”等喜庆吉祥的画面,价值无可估量。幸好这两块石雕被盗40天后即被追回。因此,被盗追回的祠堂门楼石雕如何复位备受关注。国家文物局要求,石雕复位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前提,要制定周密的复位方案和预案,并尽可能减少对其他构件的扰动。潮州市文物管理科科长罗星表示,石雕的复位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设计方案提出,将石雕上部结构包括屋顶、横梁等部位整体抬升,揭开屋顶,将石雕装回原位后,再将屋顶复位。
潮州市文物管理部门强调,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整体修缮方案遵循建筑原状、尊重地方手法、保持传统工艺,对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加固。(本报记者 雷爱侠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