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宁5月26日电(记者刘鹏 通讯员郭永发)近年来,青海省唯一的“211”高校青海大学凭借油菜、马铃薯、蔬菜、蚕豆、麦类、牛、羊、猪、饲草料九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为青海省农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青海大学的畜牧兽医科学院、农林科学院和农牧学院在青海省十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中占有九大平台,由学校9名首席专家教授领衔,全力推动产业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9个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已经成为青海省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的主阵地。借力九大平台,“十二五”期间,青海大学共获得农牧业科技成果335项,占全省的82%。
截至目前,青海大学研发的杂交春油菜品种已成为我国春油菜区主栽品种,在春油菜区推广的总产值66.65亿元,农民新增收入7.3亿元。马铃薯累计推广面积900万亩以上,产生经济效益达36亿元。蚕豆累计推广面积35万亩,创经济收入4亿元以上。学校研发的蔬菜新品种、专利及地方标准等各类技术成果6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达4.16万亩,农民增收1120万元,产生经济效益5700万元;培育的青稞品种“昆仑14号”创下了高寒地区单产351公斤的新纪录。羊平台历经8年的试验攻关、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为青海藏羊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提供了一整套理论依据和技术体系,取得了羔羊6月龄出栏的重大突破,从技术手段,探索出了实现草畜平衡战略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羔羊6月龄出栏,相当于天然草场承载数量减少了50%,有效地减轻了草场压力,是藏羊养殖的一次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