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大国治道》一书的时候,我正为学生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的导论课。阅读此书之后,我立刻把它列入了向学生推荐的参考文献之中。可以说,这是一本适时适用的辅导教材。
本书的副标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理论视域”,由五位学者从各自学科出发对习近平同志所阐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理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的最重要结合点,应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落实这个战略布局,有必要把它转化为不同实践领域的法律、政策和具体措施;而理解这个战略布局,则有必要把它衔接到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资源、理论背景和学术论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国治道》的编著者们以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事业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正如本书所认为的那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是治国之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提出的任务,也可以说是治国理政的阶段性总体纲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任务,其核心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任务,可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具体内容的重中之重。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推进的工作。从“大国治道”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确实体现了该书编著者们的匠心慧眼。
在“大国治道”这四个字当中,重要的不仅是“治”。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发展可以用毛泽东的三句话加以概括,即“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和“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成功,意味着前两个阶段的任务终于完成,我们踏进了第三个阶段。中国发展的这个阶段,可以说最体现中国作为“大国”的荣耀和责任,对这点,本书编著者显然有非常明确的意识。从本书五章的选题、立意和着笔来看,本书编著者所理解的中国之为“大国”,与其说是人口之众、国土之广,不如说是中华民族的活力之强大、文化之博大、智慧之高大、使命之远大。尤其是姜义华教授写的那章,“‘四个全面’与中华传统文明”,其中观点读者未必会全都同意,但读后应该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得到许多收获。
对大国之治的思考,可以从“道”着眼,也可以从“术”入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更多的是一种“术”。但与具体措施相比,“战略布局”则更多的是一种“道”。在我看来,这本书把战略布局作为治国之“道”来研究,对于学术专长多为人文科学和基础研究的本书作者来说,或许是一种扬长避短,而对于想由此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的读者来说,则可以看作是一种另辟蹊径。
本书的出版,表明复旦同行们面向实践的学术耕耘又结出新的理论成果,但与此同时,我也想给他们提一个意见:用“大家写小书”的标准来衡量,《大国治道》虽然显示了“大家”之为“大”,但没有显示“小书”之为“小”,即说得白一些,对于学术圈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通俗性略有欠缺。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党委书记)
《大国治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理论视域》 朱之文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